文卡·拉馬克里希南:合作化和國際化的科學才最有效
中證網訊(記者 王輝 徐金忠)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為主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上海舉行。在本次論壇的科學態度大師講堂上,英國皇家學會主席、2009 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文卡·拉馬克里希南表示,“合作化和國際化的科學才是最有效的”,這一觀念應該始終被貫徹。科學技術或許分散于世界各地,但其產生的知識,將傳播到世界的其它角落。比如,早在當今世界的計算機技術出現之前,中國便可以被看作是第一次信息革命的先驅。首先,中國是最早發展出寫作的三大起源地之一,能夠將信息存儲在人腦之外;中國發明了紙,可以作為價格低廉的存儲介質;而后,雕版印刷術使得信息共享成為可能。
文卡·拉馬克里希南同時表示,科學對于攻克許多全球性挑戰來說至關重要,是全世界現代生活的核心,且科學在本質上是日益國際化和合作化的。通過國際合作以利用資源、達成科學突破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來自世界各地數千名科學家的合作,在歐洲核子研究所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使物理學家得到根本問題的答案:質量的基礎。科學甚至能夠超越國家之間的政治分歧。
而文卡·拉馬克里希南同樣敏銳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國際合作的需求成為焦點。國際合作使人們發現病毒的驚人傳播速度,全球都在為病毒的基因組測序做出努力,從而更好地了解病毒、攻克病毒。世界各地的研究團隊,也在共同竭盡全力地研究新的治療方法與潛在的疫苗。目前的疫情也引發了人們的擔憂:與其在疫苗研發上競爭,不如鼓勵各國合作組成全球疫苗聯盟,采用并行方法研究,共享研究成果。
文卡·拉馬克里希南指出,促進合作本身也是科學家的責任。對科學家而言,應當以開放的心態互相信任,當他們擁有共同的科研文化時,這種合作最為有效,同時,“科學家還需確保以真實和非政治的方式,為決策者和政府提出佐證”。
“全球性的挑戰需要全球性的解決辦法”,文卡·拉馬克里希南強調,在這一背景下,全球科研合作是關鍵。當面對更大的研究議題、更大的全球挑戰,無論是科學家群體還是非科學家群體,都需要消除合作障礙,共同推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