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看前沿科技:重大成果集中“上新” 多個指標進入國際第一梯隊
侵入式腦機接口、全模擬光電智能計算芯片、量子云算力集群……在4月25日舉行的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開幕式上,十項重大科技成果集體亮相,部分成果的指標進入國際第一梯隊。
侵入式腦機接口為人體增強提供可能
近年來,我國量子計算、腦機接口等未來產業布局加快,引發全球關注。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下稱“北腦所”)聯合北京芯智達神經技術有限公司構建的“北腦二號”高性能侵入式智能腦機系統入選十大成果。
該成果的研發負責人、北腦所所長羅敏敏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侵入式腦機接口可以更精確記錄神經信號,從而為患者恢復感覺及運動功能、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甚至為實現人機共融和人體增強提供可能,是未來腦機智能技術著重發展的方向。
該成果通過自主研發的高通量柔性微絲電極、大通道數高速神經電信號采集設備,能有效支撐高效運動想象神經編解碼的開發,電極性能參數世界領先,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獼猴對二維運動光標的靈巧腦控。
在量子計算方面,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聯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清華大學等團隊,完成了大規模量子云算力集群建設,實現了5塊百比特規模量子芯片算力資源和經典算力資源的深度融合,總物理比特數達到590,綜合指標進入國際第一梯隊。
人工智能系列成果引起關注
從大語言模型ChatGPT到文生視頻模型Sora,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掀起了一波波浪潮。在本次成果發布中,“人工智能取得系列成果”被列為十大成果之一,“通通”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通通”是由價值與因果驅動的通用人工智能系統原型。調整“通通”好奇、整齊、干凈等價值傾向,它就可以自發進行相應的勞動。未來,“通通”的大腦還將與智能靈巧手、具身智能機器人結合,在教育、康養、智能制造等領域大展身手。
“我們必須回答一個問題:人是依靠什么來完成任務的?”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員陳浩參與了“通通”的研發。他認為,問題的核心在于價值體系,要讓人工智能像人一樣完成任務,就要為它“立心”。
在人工智能時代,用“光”替代“電”作為信息處理載體的光計算技術,已經成為人工智能芯片的重要技術核心。我國團隊研制出國際首個全模擬光電智能計算芯片,在智能視覺目標識別任務方面的算力,是目前高性能商用芯片的3000余倍,能效提升400萬倍,有望成為人工智能發展的有力引擎。
將中關村打造為高質量發展的引領者
《中關村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方案(2024—2027年)》(下稱《方案》)也是論壇發布的重大科技成果之一。《方案》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制定。
《方案》明確了中關村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的總體要求,提出到2027年成為世界科技園區發展的重要標桿;展望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領先科技園區,中關村的影響力、競爭力、引領力全面領先。
《方案》還從打造全球領先的原始創新策源地、建設世界高水平人才集聚地、培育世界一流的創新型企業、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產業集群、營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等五方面部署了重點任務,將中關村打造成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躍升的主陣地、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突破口、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引領者、全球創新網絡的關鍵樞紐,切實支撐科技強國和制造強國建設,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中關村是我國第一家國家高新區,也是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高新區。北京高精尖科技開發院院長汪斌對記者表示,當前,我國已經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推動中關村建成世界領先科技園區,有利于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有利于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有利于加快建成科技強國和制造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