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理財產品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4172億元
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近日發布《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2年上)》(簡稱“半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達29.15萬億元,同比增長12.98%,投資者數量達9145.40萬個,上半年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4172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上半年銀行業理財市場整體呈現穩中向好態勢,理財市場積極推動產品主題創新,既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也增強了產品的吸引力。
整體穩中向好
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總裁成家軍介紹,今年上半年,我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堅持嚴格落實監管要求,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不斷強化金融服務、養老保障功能,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滿足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整體呈現穩中向好態勢。
半年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監管部門持續推動完善監管標準,補充與細化行業監管制度。《理財公司內部控制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等一系列措施陸續出爐,進一步推動理財公司合法經營和穩健運行。
銀保監會創新部副主任劉智夫表示,銀保監會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持續加強理財業務日常監管與風險防控,推動理財業務合規健康發展。一是持續推動理財公司加強專業化能力建設。二是切實履行受托管理職責與信義義務。三是持續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四是理財登記中心要繼續發揮積極作用。
產品存續規模超29萬億元
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理財產品新發行1.52萬只,累計募集資金47.92萬億元(含開放式理財產品在2022年開放周期內的累計申購金額)。截至2022年6月底,理財產品存續3.56萬只,存續規模29.15萬億元,同比增長12.98%。
與此同時,上半年理財業務轉型持續深化,凈值型產品存續規模及占比均達到較高水平。截至2022年6月底,凈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27.72萬億元,占比95.09%,較去年同期提高16.06個百分點。
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底,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為9145.40萬個,同比增長49%。其中,個人投資者為9061.68萬人,占比99.08%;機構投資者為83.72萬個,占比0.92%。理財產品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4172億元,較去年上半年增加34億元。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從半年報看,銀行理財發展更加穩健。今年一季度銀行理財受到少數產品“破凈”等因素影響,理財產品存續規模一度比年初有所下降,但二季度迅速企穩回升,重回29萬億元之上,達到29.15萬億元。預計全年理財市場規模將突破30萬億元,投資者超過1億個。
主題產品層出不窮
在養老理財試點方面,半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已經有27只養老理財產品順利發售,23.1萬名投資者累計認購逾600億元。
近期,第二批試點機構陸續發行養老理財產品,一經發售便引發投資者火熱搶購。農銀理財總裁段兵介紹,8月18日,農銀理財發售第一款養老理財產品“農銀理財‘農銀順心·靈瓏’2022年第1期固定收益類養老理財產品”,募集第一天累計募集資金超過28億元,產品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底,銀行理財產品通過投資債券、非標準化債權、未上市企業股權等資產,支持實體經濟資金規模約25萬億元,多途徑實現理財資金與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對接。
上半年,理財市場累計發行鄉村振興、公益慈善等社會責任主題理財產品56只,募集資金逾160億元,助力共同富裕目標實現;發行ESG主題理財產品43只,合計募集資金逾200億元,助力“雙碳”目標實現。截至2022年6月底,理財資金投向綠色債券規模逾2500億元,投向疫情防控、鄉村振興、扶貧等專項債券規模逾1500億元,為中小微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逾3萬億元。
董希淼表示,養老理財產品受到投資者熱捧,理財市場積極推動產品主題創新,綠色發展、疫情防控、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公益慈善等主題產品層出不窮,既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也增強了產品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