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證券黨委副書記、董事長金文忠:十年“供能”實體34萬億 證券公司向高質量發展不斷邁進
數據來源:東方證券 許盈/制表
編者按: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近十年來,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碩果累累。珍視成就,砥礪前行,仍是其進一步發展之所需。為此,證券時報即日起推出“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高端訪談”系列報道,通過“高端智慧”為市場未來的發展建言獻策。
本期推出的高端訪談人物為東方證券黨委副書記、董事長金文忠。金文忠于1998年加入東方證券,一路親歷和參與了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尤其是近十年來東方證券和中國證券業的高速發展。
證券時報記者 許盈 桂衍民
東方證券黨委副書記、董事長金文忠認為,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30多萬證券從業者共同努力、大步向前地推進建設了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這十年間,東方證券也實現了跨越式、高質量的發展,公司把握住“資本、人才和機制”三大關鍵要素而迅速成長,成為下轄期貨、直投、資管、創投和香港公司的證券金融控股集團,持續為實體經濟提供更高質量、更高效率的服務。
資本市場十年成就斐然
券業高質量發展推進中
證券時報記者:在您看來,中國證券行業在過去十年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金文忠: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目前,我國股票、債券市場規模均居全球第二,商品期貨交易額連續多年位居世界前列,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為加快建設現代金融體系、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了積極力量。過去十年,資本市場的主要成就體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一是恪守宗旨,服務實體經濟取得成效。回顧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史,從服務國企改革起步,到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科創板相繼推出,北京證券交易所設立,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規范發展等等,證券行業深度參與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服務實體企業提質增效的能力愈發增強。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末,證券行業共有140家證券公司,為全市場近2億A股投資者提供交易及財富管理等服務,推動以股票、債券為主的直接融資方式為實體經濟“供能”合計34萬億。具體表現為,2012年以來,證券公司為超10萬億元股票與19萬億元交易所債券融資提供了承銷保薦服務,為逾5萬億元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交易提供了財務顧問服務。
二是改革創新,行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推進。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髙質量發展階段,在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下,證券行業堅持改革創新,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2012年以來,各項創新業務加快推進,比如轉融通、股票質押式回購、柜臺交易業務、中小企業私募債等業務正式啟動;私募基金綜合托管業務、證券投資基金托管業務、非金融企業債主承銷資格等業務向券商開放;證券公司依法設立另類投資、私募基金等子公司獲得放開;證券自營投資品種范圍得到擴大;滬、深證券交易所推出信用保護工具試點等。創新業務的開展大大拓展了券商的市場空間,幫助證券公司提升綜合經營能力,為證券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在資本市場改革創新的新趨勢下,證券公司業務模式正面臨深刻重構,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模式要求證券公司圍繞客戶需求,提供一體化的綜合金融服務,這一方面對證券公司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也帶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
三是行穩致遠,多層次資本市場日益完善。近年來,隨著科創板平穩運行、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成功落地、首批新三板精選層企業掛牌和轉板規則出爐、北京證券交易所設立等,資本市場金字塔系統不斷完善。注冊制改革,讓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走上了快車道,既滿足了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偏好,更適應了不同規模和發展階段企業的融資需求。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A股上市企業家數4685家,總市值99.57萬億元。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更加完善,市場基礎制度不斷優化,投資者信心增強,市場生態逐步改善。
四是制度護航,法治根基不斷夯實。近年來,證券行業逐步建立了一套既符合國際慣例又具有中國特色的資本市場法律規范體系,穩步將改革實踐上升為制度規則,法治化運行的制度基礎不斷鞏固。2020年3月,新《證券法》正式施行,明確全面推行證券發行注冊制、提高證券違法成本、完善投資者保護制度、強化信息披露等,為中國資本市場注冊制改革一路保駕護航,對我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產生了重大且深遠的影響。
做大做強三大因素:
資本、人才和機制
證券時報記者:能否分享東方證券過去十年取得的主要成績,包括作出了哪些突破或轉型?
金文忠:近十年,在股東單位支持和全體干部員工的持續奮斗下,東方證券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成為了下轄期貨、直投、資管、創投和香港公司的證券金融控股集團,構建了扎實、全面的業務形態。十年間,東方證券員工人數從3100人增加到6000多人,營業網點從66家增加到177家。2021年,東方證券營收為243.7億元,是2011年的9倍多,總資產從2011年末的401.85億元增加到2021年末的3266億元,凈資產從143.55億元增加到641億元。在這期間,東方證券把握時機、穩健發展,在諸多領域都作出了轉型和突破,其中較突出的領域包括財富管理轉型和大資管業務。
公司立足現實,率先求變,積極進行財富管理轉型。早在2015年就在業內率先將經紀業務部門更名為財富管理業務部門。7年多來,東方證券逐漸作出了從商業模式的構建、人才隊伍的建設、線下網點和渠道的鋪設、中臺專業能力的建設、扁平化和平臺化組織管理體系的搭建,到以產品保有、產品收入、財富客群開發為核心的KPI考核導向等的一系列系統性變革,初步形成了東方證券財富管理轉型的先發優勢,現通過“嚴選資產、專業配置、買方視角、完整服務”,不斷為客戶創造收益和價值。2021年四季度,東方證券的股票類和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為424億元,在券商中排名第七。同年,東方證券還獲批公募基金投顧業務資格,并在同批券商中首家獲準展業。
在大資管領域,東方證券旗下有“東方紅”“匯添富”等知名資產管理品牌,形成了行業領先的優勢。早在2002年,東方證券就首批獲得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資格,2005年發行東方紅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2010年獲批設立國內首家券商資管子公司——東方證券資產管理公司,后在業內首家獲得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可以說一直是券商資管行業的“領軍者”。東方紅資產管理的業務凈收入也連續多年排名第一,產品的長期業績也在行業內領先。不僅如此,東方證券作為第一大股東參股的匯添富基金,由于長期投資業績優異,其規模和聲譽在全國也排名前列。匯添富基金的資產管理總規模突破1.2萬億元,旗下主動權益基金近10年的平均業績穩居大型基金公司之首。
證券時報記者:對證券公司來說,您認為要想做大做強的關鍵因素是什么?又有哪些經驗或教訓值得總結?
金文忠:我認為證券公司想要做大做強,有三個關鍵因素需要把握——資本、人才和機制。
一是資本補充。隨著證券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資本實力直接影響公司的發展空間。資本補充對于公司擴大業務規模、提升競爭實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往往成就了其未來幾年的發展基礎。
二是人才隊伍。人才是公司發展的關鍵,證券公司業務的專業性強,投行、資管、債券、基金、投資、財富管理等業務都需要市場一流的人才,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有一流的業務。要有“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明確共識,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
三是機制建設。作為上市公司,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行業競爭,需要建立市場化機制,并不斷進行優化完善,來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對于領導班子而言,最主要是解決進取心和凝聚力問題;對于骨干員工而言,通過企業對標、員工持股、股權激勵等市場化的機制,可以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
此外,經過多年的理論與實踐,我認為證券公司要想行穩致遠,還必須要注重合規風控,堅持高質量發展。
隨著證券公司業務結構日益復雜,投資交易工具種類日漸增多,跨市場、跨區域風險增加,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合規法律與操作風險、技術風險、聲譽風險、道德風險等各類風險頻發,風險管控難度加大。同時,市場化制度設計和業務專業化提升,也將增加券商風險管理的內生性需求,合規風控能力成為證券公司業務拓展和規模擴張的關鍵決定性要素,風控更為有效、業務更加均衡的證券公司有望實現覆蓋全業務鏈的綜合發展。
基于新形勢和新機遇
券業重點發力四方面
證券時報記者:展望未來,您覺得中國證券行業面臨怎樣的新形勢和新機遇?
金文忠:我們認為,中國證券業至少面臨五大新形勢和新機遇。
一是經濟發展和社會財富增長為證券行業帶來持續的業務增量。深化對外開放及中國經濟的穩健表現,將吸引外資持續流入。隨著專業資管機構的持續壯大,居民資產將加速向金融資產配置,為資產管理行業的長期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二是全面注冊制改革對券商專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證券公司要夯實資本、定價、銷售、協同、風控、科技等綜合能力,持續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綜合金融服務。
三是機構化趨勢下,客需驅動的衍生品業務成為重要擴表方向。未來,機構業務不僅是券商資產負債表運用能力的綜合體現,也是券商穩健提升資本效率和長期ROE的方向。
四是數字化轉型將重塑證券行業運營管理模式與服務生態。積極運用數字化與智能化思維,全面改造業務模式與管理模式,將成為證券公司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并形成新一輪創新增長點的有效方式。
五是經營全球化是國內券商實現國際業務增量和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機遇。國內證券公司努力提升跨境服務的能力以及國際競爭力,更好地為企業的國際化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證券時報記者:您認為中國證券行業未來3~5年可以重點發力哪些方向?
金文忠:在我國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的當下,中國證券行業也要從國家大局出發,發力為實體經濟提供更高質量、更高效率的服務,未來3~5年或可在以下領域重點發力:
證券公司要主動適應,迎接全面注冊制,發揮資本市場“看門人”作用。要從源頭提升上市公司質量,主動轉變執業思路,從單純重視財務指標轉變為關注核心競爭力,做好規范運作和信息披露義務的督導工作。
證券公司要主動創新,為創新驅動和科技自強提供多樣化的金融工具。圍繞實體經濟需要,優化業務結構、提升服務質量、創新產品工具,提供多樣化的金融工具,助力暢通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的高水平循環。
證券公司要主動服務,為實體經濟提供更高質量、更加精準的金融服務。助力更多新經濟企業實現上市融資,以市場化方式為實體經濟注入活力;發展私募股權投資業務,引導資本流向國家重點扶持的產業;推動以買方投顧業務為代表的財富管理轉型,推進產品創設、豐富產品種類,不斷提升受托管理能力。
證券公司要主動提升,增強專業服務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落實價值發現、估值定價、風險管理、組織交易等職責,提升定價、保薦、承銷三大能力,為資本市場輸送高質量上市公司。同時,進一步強化執業規范、提升執業質量,增強合規與風險管理能力。
踐行服務國家戰略
推動一流投行建設
證券時報記者:東方證券是如何將服務國家戰略與公司業務發展結合起來的?
金文忠:十年來,東方證券不忘初心,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積極服務國家戰略,支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
公司以注冊制改革為契機,在支持科創企業上市、紓困民營企業、支持“一帶一路”等領域持續發力,依托集團優勢,拓展大型金融機構客戶。目前,公司私募基金子公司投資的多個企業在科創板、創業板上市,另類投資子公司也在不良資產處置業務領域不斷開拓,期貨子公司則運用衍生品金融工具,為實體企業提供風險管理服務。
除此之外,圍繞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東方證券積極發揮好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助力構建低碳綠色循環經濟體系。在投資方面,加大力度發行ESG及碳中和主題產品,拓展綠色產業的投資布局;在融資方面,在深耕綠色低碳產業,提供全周期、全鏈條綠色融資服務的同時,也服務落后高碳產業退出、轉型的融資及并購需求;在跨境方面,不斷提升綠色金融跨境服務能力,加強國際布局與合作。2021年,公司助力發行了全國首單綠色建筑“碳中和”公司債,還助力發行了全國首批、上海首單碳中和綠色資產支持商業票據(ABCP)產品,在綠色金融發展模式上不斷進行創新性探索。
經過多年努力實踐,2021年東方證券獲新納入恒生A股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MSCI ESG評級也達到了A級,為國內券商最高評級。同時,公司發布《可持續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十四五”期間將通過投融資業務的方式,引導4500億元資金進入可持續發展領域,可持續投融資年均增速不低于9%。這是我們對雙碳目標所帶來的市場機遇的判斷,也是我們在服務雙碳目標、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方面的主動擔當。
同時,東方證券一直堅持將回報社會的責任理念融入企業文化、發展戰略和日常運營中。在普惠金融領域,公司一直倡導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性投資,提升投資研究、資產配置、主動管理等核心能力,滿足社會居民財富管理的金融需求。在鄉村振興領域,累計開展各類幫扶項目逾120個,累計投入幫扶資金超過9000萬元,幫助各地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數超過2000人。公司堅持造血式幫扶,以產業化的運作、商業化的思路,助力當地產業可持續發展。以公司“東方菇娘”產業幫扶項目為例,5年來,公司通過在前端建立產業幫扶基地、捐建倉儲轉運基地、優化菇娘果加工流程和環境等,幫助當地提升產業標準程度;后端通過品牌化運營、衍生品開發、多平臺推廣等,助力產品擴大影響力及銷量,為當地菇娘果產業發展帶去了較大的改變。
證券時報記者:能否介紹東方證券下一步的主要戰略打法?
金文忠:東方證券以“成為具有一流核心競爭力,為客戶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的現代投資銀行”為愿景,將努力提升核心競爭力,為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圍繞這個戰略目標,東方證券將“數字化轉型、集團化管理、國際化布局”作為戰略驅動,推動一流投資銀行的專業化、高質量發展。公司將以客戶為中心,重構聚焦三類客戶的服務體系;以綜合金融服務為導向,構建零售金融、企業金融、機構金融、資產管理四大業務集群;以提升管理效能為目標,完善資本管理、人才隊伍、機制建設、合規風控、金融科技、黨建文化六大管理支持體系。在全面系統部署的基礎上,東方證券將重點推動客戶規模增長、業務轉型升級、人才隊伍建設、金融科技賦能等核心關鍵領域變革,持續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
公司希望,在新時代的發展浪潮中,與市場各方一起深度參與到資本市場的改革發展進程中,共同推動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與我國資本市場攜手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