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泰達:新三板環保企業如何裂變成長
近年,隨著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環境治理的巨大需求,環保行業迎來了爆發式增長。無論是企業數量還是企業規模,環保家族的隊伍日益壯大。新三板市場的蓬勃發展,讓更多的中小型環保企業得以擁抱資本市場,掛牌的企業數量迅速增長。截至3月10日,新三板市場環保企業的掛牌總數已經達到437家(含生物能源)。其中,協議轉讓376家,做市轉讓61家。
眾所周知,環保行業具有資金需求量大、投資回報周期長的特點,而在新三板掛牌的環保企業,多數為中小型或是初創型企業,資金問題一直是制約新三板環保企業發展的瓶頸。雖然國家針對環保行業不斷出臺利好政策,證監會也表示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發行上市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上市融資,但是能夠享受到政策春風的前提,是企業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擁有核心優勢、依托創新不斷拓展延伸。在掛牌的眾多環保企業中,中航泰達(836263.OC)用三年凈利潤增長69倍的華麗升級,為新三板環保企業如何裂變成長作出了詮釋。
中航泰達(836263.OC)成立于2011年,依托于早期積累的鋼鐵行業的脫硫技術,長期聚焦于鋼鐵行業的煙氣治理。與火電煙氣治理不同,鋼鐵行業的煙氣成分復雜且不穩定,治理技術更為復雜。憑借對鋼鐵行業煙氣治理的聚焦及核心技術,經過數年的積累,中航泰達在國內鋼鐵行業煙氣治理領域獲得了眾多優質客戶和良好的口碑,讓公司的發展駛入了快車道。2013年,公司凈利潤只有86.56萬元,2014年凈利潤便猛增到2607.15萬元,2015年更是高速增長至5988.79萬元!熬劢褂谏瞄L的領域+長期的技術創新=核心技術護城河”,成為中航泰達成功的首要因素。
在充滿競爭的今天,“一招鮮”并不能保證長久地“吃遍天”。在成為鋼鐵行業煙氣治理領域的領先企業后,中航泰達在經營模式上繼續創新。之前,公司主要采取“EPC+C”的模式提供設施的建造與運營服務,對資金的占用量較大,對客戶的支付能力要求也高,不利于客戶范圍的擴大。未來,公司的主營業務模式將逐漸向BOT模式過渡,有效降低客戶的支付風險。掛牌新三板,則進一步為公司打通了融資的渠道,支撐公司通過快速擴張BOT業務以實現經營業績的進一步提升。“依托于資本市場的助力,在公司景氣期拓展業務模式”,成為中航泰達可持續發展的第二個要素。
目前,工業煙氣脫硫技術中普遍采用的是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脫硫后的副產物主要是脫硫石膏。由于石膏中的鈣離子可以交換土壤膠體上的可代換性鈉離子,使鈉離子從土壤膠體中轉入土壤溶液,隨灌溉水進入地下水或排水渠排走。因此,利用脫硫石膏可以實現鹽堿化土地的有效治理,與天然石膏相比見效更快。中航泰達利用較為成熟的“石膏脫鹽”技術,已經開始嘗試布局土壤生態改良業務。我國鹽堿土地總面積約有5億畝,土壤改良的市場空間具有很大的想象力。由于脫硫石膏是公司濕法煙氣脫硫工藝的副產物,獲取鹽堿地的成本又很低,公司的土壤改良業務擁有低成本、空間大的優勢。此外,在鋼鐵行業污染排放治理的環節中,超低排放和廢水零排放均有望成為行業的新趨勢,中航泰達在這兩方面均有較強的技術儲備。“深耕環保產業鏈的外延拓展+因地制宜的切合自身條件”,是中航泰達未來保持成長的第三大要素。
早在2015年8月,中航泰達就實行了股權激勵計劃,可見公司對人才和員工十分重視。用中航泰達董事長劉斌的話說,“技術型企業的發展需要有人才儲備”。同時,環保產業本身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如果環保企業做不好,很可能所有人的健康、生命都會受到影響。或許,“重視人才和員工利益+擁有社會責任的情懷”,也是中航泰達未來做大做強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