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以寧:消除結構性失衡必須改革經濟發展方式
中證網訊 (實習記者 張行健)著名經濟學家、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22日在“2017新浪金麒麟論壇”上表示,改革跟發展方式有關,當前最急迫的問題是要改革經濟發展方式,從數量型、速度型的經濟發展方式改為質量型和在質量型下面講效益的經濟發展方式,這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主要的部分。
厲以寧強調,為了結構性調整得更好,去除結構性失衡,就一定要在工作中注重產品質量,擴大產品市場。
厲以寧還表示,要改變效率的觀念,第一種效率就是生產效率,生產效率主要是投入和產出之間的關系,較小的投入,產出不變,也表明了效率的提高。如果以原有的原材料產生更多的產值,效率提高了。但效率分三種,生產效率是重要的,但它是微觀意義上的。除了微觀產生了生產效率以外,宏觀效率就在資源配置效率。
第二,資源配置效率,效率投入產出都沒有變,但配置的方式變了,就產生了新的效率,這是宏觀的經濟效率。我們過去只注重微觀效率,因為微觀效率是以生產單位為準,宏觀效率是管資本的、資源的重新配置。國企改革是為了增加國有資本的增量,增量是重新調整了配置而來的。除了生產效率、資源配置效率還要重視"X效率"的發揮,提高企業效率。"X效率"也就是超常規效率,企業想要達到超常規效率,一定要讓職工工作有積極性、對企業有認同感。
他表示,我們在解決結構性調整的過程中,失衡調整的過程中要注意,通過認同感提高效率。光提高生產效率不夠,還要靠資源配置效率,“大國工匠精神”“勞模精神”這些都是出于使X負效率轉為X正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