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并購重組業務時限項目加速落地
支持上市公司復工復產 監管服務有溫度
中證網訊(記者 昝秀麗)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央行、證監會等五部門2月1日發布《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可適當延長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行政許可財務資料有效期和重組預案披露后發布召開股東大會通知的時限。連日來,放寬并購重組時限政策項目加速落地,目前包括小康股份等在內的多家企業的重組申請已經獲得許可。4月2日,小康股份、智慧松德發布公告,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事項獲證監會核準批復。
分析人士指出,證監會在春節假期結束前及時就相關監管要求做出調整,有助于穩定公司預期、合理調整項目進展,順利度過特殊時期,也體現了資本市場的監管彈性和監管溫度。未來隨著國內疫情好轉,并購重組市場將進一步回暖。
有效期延長申請有序獲準
根據公司公告,小康股份、智慧松德、丹化科技、海洋王、華通醫藥等多家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申請的財務資料延期。
在3月12日召開的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審核委員會2020年第7次會議上,小康股份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申請獲有條件通過。4月2日,小康股份獲證監會核準批復。此前,小康股份于2月5日發布公告,正在推進中的發行股份購買東風小康股權項目因受疫情影響,現場審計和核查工作暫停,更新財務數據所需的審計工作無法按期開展(東風小康注冊地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本次重組審計及評估機構團隊均來自湖北省武漢市)。
“疫情影響下,放寬并購重組時限對企業來講是一場及時雨,也體現了監管的彈性和溫度。其間,并購重組審核人員多次致電了解項目進展,并給予政策指導。證監會高效快捷的審核極大提振了企業的發展信心。”小康股份董事長張興海表示。
作為小康股份最大的營收來源,成立于2003年的東風小康,一直被視為民企與央企合作的成功范例。根據公司公告,小康股份擬以11.76元/股價格,向東風汽車集團定向增發約3.27億股股票,作價約38.5億元,收購其持有的東風小康50%股權,東風小康成為小康股份全資子公司,而東風汽車集團成為小康股份二股東。
“交易快速達成是小康股份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重大里程碑,有助于支持公司復工復產,目前公司基本全面復工,也奠定了公司轉型發展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里程碑。”張興海指出。
除小康股份外,智慧松德、海洋王等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項在有效期延長申請情況下均獲有條件通過。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指出,疫情使得現場工作難度加大或不能正常進行,并購重組財務資料、定期報告等不能如期提交,證監會在新年開市前及時對相關業務做出調整,延長相關公司的準備時限,有助于公司合理調整項目進展情況,順利度過特殊時期,也體現了資本市場的監管彈性和監管溫度。
2月1日,五部門發布的《通知》顯示,如因受疫情影響確實不能按期更新財務資料或發出股東大會通知的,公司可在充分披露疫情對本次重組的具體影響后,申請財務資料有效期延長或股東大會通知時間延期1個月,最多可申請延期3次。
與此同時,滬深交易所分別發布《關于全力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相關監管業務安排的通知》,要求全力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并就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相關業務實施做出調整和銜接安排。
數據顯示,目前小康股份、丹化科技、華通醫藥已申請兩次延期,智慧松德、海洋王、三房巷、億通科技、北新路橋均申請一次延期。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指出,《通知》可適當延長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行政許可財務資料有效期和重組預案披露后發布召開股東大會通知的時限,如此,相關并購重組工作并不會受到疫情的實質性影響,未來隨著國內疫情好轉,并購重組市場將加快發展。
并購重組持續推進
疫情期間,監管服務“不隔離”,并購重組審核“不停擺”,助力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工具做大做強,有效支持了企業發展與經濟平穩增長。
證監會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委2月18日通過專線視頻會議的方式,對一汽轎車和博雅生物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申請進行了審核,一汽轎車重組項目獲無條件通過,博雅生物重組項目未獲通過。此后,智慧松德、海洋王、克來機電、小康股份、中體產業、東方創業、京糧控股、環旭電子等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項目均獲通過,重組許可審核常態化。
在疫情特殊時期加快并購重組配套融資監管規則“對接”,回應公司融資需求,2月14日再融資新規發布后,并購重組配套融資與再融資新規銜接安排2月28日出爐,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允許上市公司履行內部決策程序后,對配套融資部分做出適當調整。
“在重組新規、再融資新規的推動下,2020年A股大概率迎來新一輪并購重組潮。預計“同行業、上下游”產業并購將成為主流,成長板塊依然是并購主力,同時在估值極致分化環境下,低估值且現金流穩定的傳統行業公司可能迎來新一輪舉牌潮。”中信證券策略分析師秦培景指出,預計新一輪并購潮中上市公司會更加務實,投資邏輯和產業整合戰略會更加詳細,并購雙方對交易價格更加敏感,產業并購會超越以市值管理為目標的多元化并購成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