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交易新規或“勸退”題材炒作
中證網訊(記者 黃靈靈)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推出了多項交易制度革新,創業板交易將迎變局。業內人士表示,創業板日內漲跌停板幅度擴大到20%,創業板股票漲停、跌停的現象將大幅減少,未來游資慣用的打板戰術可能會被逐漸淘汰,題材炒作將退潮。
弱化投機炒作
華南某私募機構負責人表示,漲跌幅限制放大至20%后,日內會消化掉很大一部分情緒盤。因此,題材炒作時間可能縮短,題材股面臨退潮。
“在現有交易規則中,一個題材的龍頭翻倍,可能帶動同一板塊其他股票跟風補漲40%至60%。在龍頭股連續漲停過程中,場內資金不斷挖掘并跟風投資,形成共振。但漲跌幅放大至20%后,兌現漲幅時間縮短且行情輪動加快,不利于資金形成合力和清晰的補漲環境,短炒邏輯難以適用。”上述私募負責人說。
創業板漲跌幅放寬至20%是對科創板運行經驗的有益借鑒。此前,上交所相關人士表示,按歷史數據測算,20%的漲跌幅相比現行A股10%的漲跌幅限制,可以減少約80%的漲跌停現象。
“此次創業板交易機制改革將增加創業板股票流動性,活躍市場交易。此外,將漲跌幅限制放寬至20%也是A股走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華南一家私募機構投資總監劉偉杰認為。
投資機構化成趨勢
隨著創業板各項改革制度緊鑼密鼓地推進,注冊制下的創業板交易漸行漸近,投資者應如何應對?
“對于游資而言,過去的玩法是做漲停板,形成跟風,尋求第二天出現溢價。如果漲跌幅限制變為20%,由于思維慣式影響,可能感覺發生了變化,失去了過往的參考標準。”私募人士讓有龍說,但游資的玩法本質上沒有變化,10%到20%的變化其實就是倉位的區別。“以前一成倉位從漲停到跌停最大虧損就是2%,現在變成了4%,因此可以通過降低倉位平衡交易風險。”
溫莎資本首席經濟學家季曉雋指出,漲跌幅放寬至20%對價格的上漲和下跌都會帶來較大影響,即股票價格上漲的時候,個股漲幅更大,下跌的時候跌幅更大。這對投資者的選股能力、專業度、心理承受能力都會有更高的要求,普通投資者會面臨更大的困難,投資機構化將是一個長期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