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科創“沃土” 上海證監局全力支持上市公司做優做強
邁入2021年,上海將如何揮毫潑墨描繪新發展格局下的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藍圖?據上海證券報記者了解,圍繞上海市政府發布的《關于推動提高上海上市公司質量的若干措施》(下稱《若干措施》),上海證監局表示,將持續加強與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國資委等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各區政府的信息共享與監管協作,強化各方聯合工作機制,凝聚共識、匯聚合力、聚焦重點,努力形成提高上海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新格局。
支持上市公司做優做強
2020年,上海證監局交出了一份可圈可點的高質量發展“答卷”。
以輔導監管為抓手,持續提升擬上市企業的規范水平,支持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上市,全力支持上海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融資,助力企業持續發展。數據顯示,2020年,上海證監局新增輔導備案164家,高效完成輔導驗收工作81家,其中當年已上市13家,均為科創板上市公司。共有39家企業實現A股首發上市,共募集資金1197億元,同比增長475%;共有103家次公司完成再融資,融資金額2503億元,同比增長37%;上海企業在滬深交易所發行公司債券共計融資4419億元;47家新三板掛牌公司共融資22億元。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上海轄區共有科創板上市公司37家,全國占比17%,列各省份第二位,融資金額合計1099億元,總市值9943億元,均列各省份之首。
同時,上海證監局鼓勵轄區上市公司開展以優化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為目的的并購重組,實現了產業整合或外延式發展。2020年,上海共13家次公司完成并購重組,涉及交易金額870億元,規模同比增長75%。
2021年,上海證監局將繼續以輔導監管為抓手,依托“浦江之光”行動,加大對科創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續推進“浦江之光”科創企業庫建設。加強調研和與地方相關部門的橫向溝通,鼓勵引導各類創投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引領科技創新,支持符合條件的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和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生命健康等更多重點領域企業,以及新經濟代表性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企業上市發展。
助力民營上市公司發展
支持民營上市公司拓寬融資渠道,開展市場化并購重組,為上海轄區民營上市公司提供了發展動能。2020年,轄區29家民營企業實現A股首發上市,募集資金合計386億元;28家民營企業發行公司債券募集資金567億元;2家民營企業完成重大資產重組,涉及交易金額133.46億元;32家民營企業進行再融資,共計募集資金318億元。
進入2021年,上海證監局將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推動提高民營上市公司質量。首先,按照《若干措施》總體要求,研究制定提高上海民營上市公司質量的具體舉措,圍繞優化轄區民營上市公司發展環境,推動完善公司治理、規范信息披露,解決面臨的突出問題,助力轄區民營上市公司行穩致遠,實現高質量發展。
其次,支持民營企業通過資本市場開展直接融資,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鼓勵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通過再融資和市場化并購重組,加快產業升級,做優做強。
再者,進一步強化風險防控,通過加強監管接觸力度、強化與交易所和地方政府的溝通聯系等方式,共享相關監管信息,制定分類化解措施,切實降低民營上市公司整體風險。
營造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2020年11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制定發布《關于推動提高上海上市公司質量的若干措施》,為推動提高上海上市公司質量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為有效落實相關舉措,上海證監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下一步,將突出重點注重實效,扎實推進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各項工作有序開展。一是會同上海市有關單位,就《若干措施》的主要內容進行專題研究,并根據確定的責任分工逐項推動落實;二是結合上海國資國企改革,推動上海國資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內部控制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發揮示范效應;三是要求上市公司對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精神和《若干措施》要求開展自查自糾工作,強化內生約束機制;四是引導轄區各類機構投資者積極參與公司治理,發揮市場激勵約束機制;五是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追責力度,督促“關鍵少數”勤勉盡責。上海證監局還將在前期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強化與上海司法、公安部門的協作機制,提高違法成本、加大對違法行為打擊力度。(祁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