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保黑產”落網 詐騙保險傭金犯罪鏈條浮出水面
去年以來,保險行業與公安經偵部門通力合作,在打擊保險犯罪、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方面多措并舉,取得一定成果,有力維護了消費者合法利益。尤其是在打擊“惡意代理全額退保黑色產業鏈”(下稱“退保黑產”)方面,破獲多起案件。
近日,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公布了一條“退保黑產”落網的消息,隨著64名被告人被以涉嫌詐騙罪提起公訴,保險“內鬼”精心策劃的一起涉案金額近千萬元的詐騙傭金案件浮出水面。
2020年4月,上海某保險經紀公司發現客戶集中投訴退保中存在蹊蹺。經過偵查,警方在上海、江蘇、安徽等地抓獲犯罪嫌疑人余某等數十人。2020年11月,余某等首批64名被告人被提起公訴。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已有43名被告人獲判。目前,該案還在進一步審理中。
該起案件的承辦檢察官表示,這是一起特大團伙性騙取保險公司傭金系列案。隨著調查的深入,一條“退保黑產”詐騙保險傭金的犯罪鏈條逐漸清晰:有人負責整體謀劃,有人負責具體操作,有人提供資金,有人提供身份信息和賬戶……保險公司遭遇集中“退保”危機背后,犯罪鏈條上的這群人卻賺得盆滿缽滿。
這起案件的細節顯示:2019年下半年,在保險經紀公司上班的周某,為了提成和獎金,向所在經紀公司合伙人余某的妻子陳某借錢,讓其母親老雍假意購買保險。2020年上半年,周某又要求老雍打電話投訴退保,拿回了保費。值得注意的是,老雍投保之后,保險公司就將銷售傭金支付給了周某、余某所在保險經紀團隊。即便以較低的傭金水平30%計算,該保險經紀團隊也可從保險公司拿到6萬元的提成,實際可能更高。
一通操作下來,一條詐騙保險傭金的犯罪鏈條已逐漸清晰:保險經紀團隊利用“幫保險公司銷售產品,從中賺取傭金”的職務之便,伙同親朋好友及熟人虛假投保,再集中退保,騙取保險公司傭金。這便是保險業“內鬼”預謀騙取保險公司傭金的最大動力所在,也是保險公司嚴厲打擊“退保黑產”的根本原因。
值得深思的是,這類并不十分高明的詐騙手段,為何一再得逞,直至造成近千萬的重大損失?
一位保險業務員告訴記者,保險經紀行業有一個行業潛規則,名為“自買單”,即業務員為業績達標而采取的一種行為。通常情況下,“自買單”要么真實投保、不進行退保,要么事后退保、不收取傭金。然而,隨著近年來“惡意退保”風氣盛行,“自買單”逐漸演變成一種收取傭金且惡意退保的“退保黑產”,成為保險業內外勾結騙取傭金的“內鬼”。
在走訪調研中,該起案件的承辦檢察官還發現,進入保險經紀公司當業務員的門檻其實很低。在本案中,余某等人安排他人利用假身份入職或者掛靠保險經紀公司,以便操作虛假投保事宜。而部分公司內部職工即使知情也視若無睹,甚至參與其中。這就意味著,在這一犯罪鏈條中,不僅有虛假投保人,還有“虛假業務員”。
針對上述問題,浦東檢察院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嚴格從業人員的準入門檻,加強業務員的身份審查,清查借用他人身份掛靠業務的情況,完善保險從業人員“黑名單”制度;制定覆蓋退保全過程的制度和操作規范;告知保險消費者“惡意退保”可能會面臨的法律訴訟風險;定期排查,及時中止異常退保情況;充分告知投保人保險合同內容,協助消費者樹立科學的保險消費理念等。(記者 韓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