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加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的通知》 鼓勵兼并重組 提高不良貸款容忍度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1月12日消息,金融監管總局日前發布《關于加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的通知》,推動銀行業保險業進一步加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通知》提出,探索較長周期績效考核方案,實施差異化激勵考核;適當提高科技型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鼓勵通過并購貸款支持企業市場化兼并重組。
投入更多金融資源
《通知》共十七條措施,主要從持續深化科技金融組織管理機制建設、形成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扎實做好金融風險防控、加強組織保障和政策協同等方面,對做好科技創新金融服務提出了工作要求。
《通知》提出,要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不斷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型企業質效,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科技強國建設。
在優化管理制度方面,《通知》提出,探索較長周期績效考核方案,實施差異化激勵考核,切實提高科技金融相關指標在機構內部績效考核中的占比。優化科技金融業務盡職免責機制,研究建立盡職免責負面清單,完善免責認定標準和流程。小微型科技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可較各項貸款不良率提高不超過3個百分點。鼓勵銀行機構結合實際細化制定工作方案,適當提高大、中型科技型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
“金融監管總局針對性引導有條件、有能力的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自主決策、獨立審查、自擔風險,持續強化科技金融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金融監管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就《通知》答記者問時表示,鼓勵探索完善專業化的科技金融服務組織體系,構建相對獨立的集中化業務管理機制,強化前中后臺協同。支持在科技資源集聚的地區,規范建設科技金融專業或特色分支機構,專注做好科技型企業金融服務。
覆蓋全生命周期
“金融監管總局持續推動健全適應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的金融體系,加快形成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上述負責人稱。
《通知》明確,一是支持初創期科技型企業成長壯大。在有效防控風險基礎上鼓勵加大信用貸款投放力度,努力提升科技型企業“首貸率”。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規范銀行與外部投資機構合作,積極探索“貸款+外部直投”等業務模式,為初創期科技型企業融資提供金融支持。
二是豐富成長期科技型企業融資模式。鼓勵拓寬抵質押擔保范圍,加快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支持保險機構開發科技成果轉化費用損失保險等險種,優化“三首”保險運行機制。
三是提升成熟期科技型企業金融服務適配性。鼓勵通過并購貸款支持企業市場化兼并重組。支持保險機構通過共保體、大型商業保險和統括保單等形式,提供綜合性保險解決方案。
“適當提高不良貸款容忍度非常重要。”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記者說,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需要一些創新性甚至突破性的措施;同時,探索較長周期考核可以提高考核的科學性、針對性,與科技型企業高成長的特質更加適配。
強化金融風險管理
《通知》提出,要堅持自主決策、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落實風險防控主體責任,加強授信管理和貸款資金用途監控,做實業務合規性審查,進一步強化科技型企業金融風險管理。
上述負責人介紹,《通知》督促強化科技金融風險防控,完善企業風險評審機制,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做實資金用途監控管理,認真開展新產品、新業務、新模式的合規性審查。進一步細化科技金融內部管理制度,實施差異化的績效考核、盡職免責、不良容忍等管理要求,著力做到“敢貸愿貸能貸會貸”。
在落實層面,《通知》提出,要加強科技金融組織保障和政策協同。結合轄區科技資源實際,因地制宜細化落實政策措施,指導有能力有條件的銀行保險機構,開展科技金融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切實加大科技型企業的融資支持和保險保障力度。強化監管引領,督導轄內科技金融專業或特色機構立足服務科技創新的特色定位,實現集約化、專業化發展。鼓勵與相關部門加強溝通協作,攜手推進科技金融外部生態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