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優化服務 為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
5月23日,在2024年金融街論壇系列活動——“資本市場賦能新質生產力”主題交流活動上,多位參會人士表示,資本市場在引導各類資源要素向科技創新聚集,暢通科技、產業、資本良性循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正賦能新質生產力發揮更大作用。與會嘉賓建議,資本市場應持續優化服務,增強對新質生產力的包容性、適應性,加強政策協同,為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
加大對科技創新支持力度
科創板、創業板和北交所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數據顯示,截至5月23日,今年以來A股市場IPO募資額270.66億元。其中,科創板、創業板和北交所IPO募資額分別為66.83億元、64.50億元和18.87億元,合計占募資總規模的比例為55.49%。
“創新型企業具有研發投入大、風險高、人才依賴性強等特點,資本市場特別是證券交易所,能夠解決資金供給、價格發現和人才激勵機制問題,在引導各類資源要素向科技創新聚集,暢通科技、產業、資本良性循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交所總經理隋強說。
華泰聯合證券董事長江禹表示,近年來,戰略性新興產業得到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大力支持。
根據統計,2023年,滬深交易所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共披露并購重組交易1100多單,交易金額超3600億元。
私募創投、公司債券等也在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權威數據顯示,注冊制改革以來,近九成科創板上市公司和六成創業板上市公司獲得過私募基金支持。私募股權創投基金投資半導體、生物醫藥等重點科技創新領域項目約10萬個,在投本金約4.3萬億元。大力支持科技型企業債券融資,鼓勵政策性機構和市場機構為民營科技型企業發行科創債券融資提供增信支持。交易所市場累計發行科創債券約7000億元。
加強政策協同
專家認為,資本市場更好賦能新質生產力,離不開企業、機構、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協同支持。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辦公廳主任高東升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把培育優質企業、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作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任務。
他建議,要強化產業、科技、財稅、金融等政策協同,推動科技產業與金融資源一體化配置,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技術、資本、人才、資源支持。要把握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規律,根據企業所處領域、發展階段等,提供多層次、多品種、差異化的金融資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