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流向轉變 多只港股ETF大幅吸金
近來,港股ETF取代美股ETF成為資金的新寵。據統計,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近一個月份額增長逾20億份,在所有跨境ETF中排名首位。此外,多只港股ETF在此期間份額增長也均超過5億份。相較而言,流入美股ETF的資金有所減少。
業內人士認為,港股對流動性更加敏感,同時海外資金對其配置比例偏低,有望在美聯儲降息周期中受益,因此受到各路資金的青睞。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8月21日,近一個月來,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份額增長22.81億份,在所有跨境ETF中居首。按照0.54元的成交均價計算,該ETF獲得12.3億元的資金凈流入。此外,華夏恒生科技ETF、易方達恒生科技ETF、易方達中證香港證券投資主題ETF、博時恒生醫療保健ETF在此期間份額分別增長15億份、7.17億份、7.15億份和5.15億份。
另有數據顯示,近日主動管理型外資凈流出港股的規模有所減少,被動型外資轉為凈流入。據EPFR統計,8月8日至8月14日,港股市場主動管理型外資凈流出規模減少至2.11億美元,此前一周凈流出2.60億美元;被動型外資轉為凈流入2.38億美元,此前一周為凈流出5.33億美元。
與此同時,在經歷了此前美股的大幅波動后,美股ETF的資金凈流入節奏開始放緩。據統計,在6月19日至7月19日的一個月期間,嘉實納斯達克100ETF和招商納斯達克100ETF份額增長均超過10億份。而在此后的一個月內,這兩只ETF的份額增長均不足3億份。
“股神”巴菲特也在持續賣出美股。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最新文件顯示,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上周四至本周一期間又拋售了約1400萬股美國銀行的股票,價值5.5億美元。至此,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今年以來已累計拋售了約1億股美國銀行的股票。
在機構看來,美國經濟數據好轉推動“衰退交易”退潮,從而推動了近期港股的反彈。展望未來,隨著美聯儲或開啟降息周期,具備多重相對優勢的港股有望進一步吸引資金流入。
華安基金表示,美國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7月零售額環比增長1%,創今年1月以來的新高,遠超市場0.3%的預期,反映出美國消費者需求依然旺盛。此外,上周公布的美國CPI和PPI數據均低于預期,表明美國通脹延續下行勢頭,通脹有所緩和,為美聯儲降息進一步打開了空間。
華安基金認為,多項數據表明,美國經濟或將軟著陸,深度衰退的壓力不大。前期“衰退交易”下的套息交易逆轉對港股形成了短期壓制,如今全球市場情緒回暖,有望對港股產生提振作用。
在貝萊德港股通遠景視野混合基金經理楊棟看來,當前港股的優勢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估值偏低,包括高分紅和成長類資產;第二是對流動性更敏感,且海外資金配置比例處于低位,具有增配空間。“長線外資的進一步回流需要以基本面改善為前提。當前市場缺乏交易主線,但隨著股價回落,一些現金流和分紅穩定的資產估值變得較有吸引力,我們看好這類企業的投資機會。”楊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