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AI“東風” 醫藥醫療基金加速回血
近期醫藥醫療板塊明顯復蘇,得益于人工智能(AI)的強勢助攻,部分布局醫藥醫療行業的基金業績亮眼。
業內人士表示,“醫藥醫療似乎才是和AI最先速配成功的行業之一”,在其它行業還在琢磨如何使用AI時,AI已迅速搶灘醫藥醫療行業。未來,人工智能在個性化醫療、醫療機器人、遠程醫療等領域的應用有望繼續深化。
醫藥醫療行業明顯復蘇
2025開年以來,港股市場的AI醫療板塊以及A股市場的智能醫療板塊漲勢強勁。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2日,申萬一級醫藥生物行業指數2025開年以來上漲2.32%,在31個行業中排名居中。在此期間,港股的AI醫療指數大漲35.57%,A股的智能醫療指數漲幅22.33%。
醫藥醫療行業近期走勢不俗,讓不少投資者看到了一絲曙光。數據顯示,2021年-2024年,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只有5個出現連續四年下跌,醫藥生物行業就名列其中。
明澤投資創始人、董事長馬科偉表示,醫藥醫療賽道近期強勢演繹,主要受政策支持、AI技術推動、市場情緒好轉及醫保支付體系完善等因素影響。AI技術在藥物研發、醫療影像等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顯著提高了研發效率和診斷準確性。醫保預付制度和商業保險發展等政策,提升了醫藥流通公司的周轉率和創新藥的支付力度。未來創新藥政策可能會在定價與支付、知識產權保護、醫保與商保協同發展等方面進行優化和調整。
永贏基金表示,基本面的持續向好、政策面的強力支持、市場面的量價齊升,對2025年醫藥醫療行業或許可以抱有更高的期待。統計近期相關新質生產力政策的表述可以發現,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生物制造是提及頻率最高的三個方向。當人工智能和生物制造二者結合,AI醫療有望厚積薄發,成為備受關注的新興產業。
主題基金業績不俗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2日,530只主動權益類醫藥主題基金(A/C份額未合并計算)年內收益為正,占比近九成。其中,凈值增長率超30%的有6只,凈值增長率超10%的有近200只。
值得注意的是,知名基金經理黃興亮管理的萬家經濟新動能A的年內凈值增長率超40%,該產品在去年四季度的第一大重倉股為百濟神州,同時配置了諾誠健華、華大智造和華大基因等醫藥醫療龍頭品種。
同泰開泰、長城消費增值今年以來的凈值增長率均超30%,同泰開泰去年四季度大舉布局醫藥醫療賽道,重點配置錦波生物、康樂衛士等個股。長城消費增值也大面積布局醫藥股,其前五大重倉股分別為苑東生物、貝達藥業、凱因科技、仙琚制藥和三友醫療。
此外,重倉醫藥醫療股且業績領先的權益類產品還有平安醫藥精選、平安醫療健康、永贏醫藥創新智選、金鷹醫療健康產業等,多只產品均混合配置了A股和港股市場中的醫藥醫療龍頭標的。
另外,多位醫藥“頂流”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亦明顯回血。如葛蘭的中歐醫療創新、楊楨霄的易方達醫療保健以及趙蓓的工銀醫療保健行業等。
華安基金認為,醫藥不僅具備“必選消費”屬性,也具備“科技創新”屬性。AI在輔助診斷、新藥研發、器械等領域均有所賦能,加上近期DeepSeek強勢崛起,不僅訓練成本更低、性能更強,且開源模式能夠實現本地化部署,能更好保障數據隱私及安全性。“AI+醫藥”有望重塑行業格局。
國產創新藥有望步入收獲期
近期多家創新藥企業發布業績預告,大部分創新藥公司業績符合預期,不少公司實現扭虧為盈或大幅減虧。
業內人士稱,近年來,創新藥成為仿創結合藥企的核心增長動力,大藥企收入逐步由創新藥驅動,而開啟商業化的生物科技公司產品進入醫保開始放量,業績將持續加速增長。
工銀瑞信基金表示,當前醫保政策支持創新藥的基調明確,創新藥領域業績向好,2025年或是創新藥出海的大年,持續看好國產創新藥板塊行情。
在馬科偉看來,過去制約醫藥醫療行業上漲的阻力包括醫保控費壓力等。如今在行業融資方面,2024年國內創新藥投融資止跌回升,為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對于醫藥醫療行業,馬科偉表示,未來將重點關注四方面:AI催化、繼續受益于政策性鼓勵的創新藥、受益于技術進步的醫療器械和具有防御屬性的中藥領域。
神農投資認為,2025年創新藥領域基本面熱點紛呈,眾多優秀公司里程碑式產品落地有望得到市場進一步追捧。從板塊風險收益比的角度看,諸多優秀企業的內生增長動力遠遠沒有體現在股價方面,2025年投資創新藥標的勝率處于相當有利的位置,可重點關注創新藥物研發突破以及AI對醫藥醫療領域的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