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泉基金楊宇:量化與主動相結合 做投資長跑健將
轉眼間,匯泉基金創始合伙人楊宇已進入金融業24年。這些年來,他取得了太多的第一:國內第一批FOF投資經理、指數基金基金經理、量化投資經理……在大眾眼中,他就像賽跑中沖刺在前的選手,總是領跑在先,總能位居前列。
但現在,楊宇卻不想再做那個沖刺在前的人。“比起短期賽跑冠軍,我更想在長跑中勝出。”在這個人人爭做第一的時代,跑贏市場中位數成了他最簡單直接的心愿,但這并非意味著“躺平”。投資并非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每場比賽水平高的并不一定跑到最后,但那些不起眼的中部選手,最后會成為殺出重圍的“黑馬”。這也正是楊宇目前投資理念的出發點——在投資的長跑中勝出。
有效尋找統計規律
從事量化投資,對楊宇而言是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從南開大學畢業后,他一路經歷了保險、公募基金等行業。彼時,公募基金行業正如一片初露曙光的新大陸,楊宇恰是最早的一批拓荒者。指數基金、Smatrt Beta策略、股指期貨,專業的背景讓楊宇總是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由此在量化領域深耕至今。
穿越數輪周期,過往的經驗讓楊宇明白,無論何種投資方式,本質都是從數據中發現并利用統計規律。“君子莫立危墻之下”便是市場教會他的。“第一,我不買高估值的股票。從長期來看,高估值存在均值回歸的風險。低估值才具有阿爾法。第二,我會回避那些市場過度關注、過分交易的股票。換手率太高的股票短期內可能收益較好,但無法長期如此。對于量化來說,換手率較高反而會損傷基金凈值。”楊宇解釋道。
對于楊宇而言,無論何種投資理念,最終均為了有效地尋找統計規律。因此,他的投資理念格外簡單質樸。一是思想創造財富。在他看來,思想是行為的出發點,言行一致則是投資的關鍵,任何一種行之有效的投資策略都源于投資思想的驅動。
二是要尊重常識。“即尊重統計規律。不管什么方法,只要違背常識,短期內可能有效,但長期一定是虧錢的。”楊宇舉例,多年前市場曾以每天交易最活躍的股票為成分編制指數,然而十幾年過后,該指數最終被關停。十幾年里該指數共跌去了99%。
三是要強調紀律性。“如果天天盯著某只股票,可能會狂熱、恐懼。”楊宇表示,不同于主動投資,量化投資能借助數據模型,最大程度上避免人性的弱點,而這也是量化投資的最大優勢。
做長跑中的勝利者
回顧過往,無論是工作還是業績,楊宇無疑是位列前茅的那批人。然而創立匯泉基金以來,第一不再是他的目標。這源于一個統計規律。
“我們發現,明星基金經理受關注較多,規模常常較大,但在不確定的市場行情下,不一定能夠成為常勝將軍。”楊宇表示,不少基金經理希望業績能跑在行業前列,但從統計數據來看,過去十年間每年都能跑贏公募基金中位數的基金經理其實屈指可數。
“理想與現實之間總存在差距。因此我想做一只基金,不為爭取最大利益,而是追求每年都能穩定地跑贏中位數。”在楊宇看來,長期投資正如一場馬拉松。“決不能將其分割為422段百米沖刺。既然是長期投資,我希望追求穩定性而非短期的銳度。至少不會今天大漲完,明天就掉鏈子。這樣大部分時間基民會比較安心。”
想要取得這樣的成績并不容易,構建行之有效的策略尤為重要。過往的經歷讓楊宇得心應手。首先,優選出選股能力強的基金經理,借其持倉構建股票池;其次,在股票池基礎上注入主動因子以進一步增強。
“這其實是FOF優選基金經理和量化投資指數增強的結合。”楊宇解釋道,“從長期勝率角度來看,選股能力強的基金經理具有較好的超額收益,以其持倉為基礎做增強,日積月累也能取得不錯的超額收益,有望戰勝偏股基金指數。”
深度融合
為了在長跑中勝出,保持理念的進化尤為重要。如何將量化和主動相結合,則是楊宇認知的新進路。在他看來,主動投資強調深度,量化投資強調廣度;主動投資關注股票賠率,量化投資研究組合勝率,二者各有優勢。
深度融合方能存優補短。“我覺得一定要主動和量化做結合。例如今年以來的TMT行情,許多量化基金并未抓住,這時便可以借鑒主動型基金經理的選股思路和方法,以應對自身策略失效的問題。”楊宇表示,量化投資與主動投資結合未來可期,一個可行的策略便是通過高勝率的資產筑底,輔以高賠率的資產以增加組合收益。
楊宇見證了國內公募基金和量化投資行業的成長。如今,他不僅是一位成熟的量化老將,更身兼打造匯泉基金量化團隊的責任。
“共享”是這只團隊的關鍵詞。楊宇介紹,在人才篩選上,從業者背景和經驗的互補共享是關鍵。在團隊協作上,共享更是無處不在。“團隊的因子庫、模型會統一放在公司的服務器上,大家可以隨時調用上傳,像每天的交流、晨會復盤也會充分尊重個人想法。”
專業造就職業,深耕行業多年,楊宇對人才始終求賢若渴。在他看來,量化行業天然更偏愛于計算機、數學等專業。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技術浪潮的來臨,楊宇堅信復合專業背景的人才將成為量化行業未來的新秀。“跨行業者天然具有新的邏輯和視角,而這也將成為投資的新思路和新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