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忘立信 當必有成
中國現(xiàn)代會計之父潘序倫曾提出:“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處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當必有成!
正如信義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信義義務也是投資機構的立足之道。
近年來,歐美各大投行和資管機構頻繁使用“管家式職能(Stewardship)”一詞來囊括投資機構對客戶所承擔的責任,強調資產管理機構在為客戶服務時,應像忠誠的管家一樣,以客戶利益為出發(fā)點。
基金投顧業(yè)務也以“信義”為準繩和守則,做客戶的“高級管家”,忠實、周到地打理與守護客戶資產。
“Steward”一詞來源于古英文單詞“Stig-Weard”的變體,首次出現(xiàn)于公元955年英國國王的遺囑中,指代其宮廷管家;隨著商業(yè)社會發(fā)展,后用以形容家庭資產的管家和守護者。
歷經現(xiàn)代金融市場大發(fā)展,“Steward”一詞現(xiàn)被資產管理行業(yè)沿用,描摹出作為管家的資產管理機構從客戶利益出發(fā),為客戶創(chuàng)造財富,使客戶財富保值增值的面貌。
近年來,從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投行,貝萊德、先鋒等資產管理機構,再到嘉信等財富管理機構,紛紛設立了“Stewardship”相關的部門和項目,并通過定期報告披露公司在這方面的努力和成長。
而“信義義務”則是管家式職能的內核,指明了受托人對委托人資產負有的義務,包括為受益人利益盡責行事的責任,尋求利益的責任,認可、采用現(xiàn)代投資的投資組合方法,以及與流動性有關的其他責任等。
以忠誠和審慎為兩大基本原則,“信義要求”的概念貫徹于我國的資產管理行業(yè)之中,包括了公募基金、信托、銀行理財、證券或期貨公司的資產管理產品等。
基金投顧業(yè)務亦如此。以“信義要求”為主線,一方面,投資顧問對“投”予以改進,淡化同類排名的概念,通過特定風險、特定目標、持續(xù)服務等手段,提供更加貼近客戶需求的服務。
另一方面,重點落在對客戶提供“顧”的服務,通過真人顧問、人工智能顧問程序等方式,做好事前互相了解、事中雙向溝通以及長期陪伴的投資者教育,提升管家式服務的質效。
截至2023年上半年,已有60家持牌機構納入基金投顧業(yè)務試點。未來,隨著客戶逐步適應、習慣投資顧問管家式的財富管理模式,相信將有越來越多的資金通過基金投顧進入我國金融市場,在提升市場穩(wěn)定性的同時,助力提升每位投資者的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