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基金劉元海:堅定擁抱AI 看好電子半導體中長期機會
知名基金經理劉元海管理的東吳移動互聯混合二季報近日出爐。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該產品最新規模37.05億元,與今年一季度末的21.52億元相比,出現大幅增長。在2022年年末,該產品的規模甚至不足1億元。基金產品如此顯著的規模增長,在近年持續震蕩的權益市場中并不多見。
值得一提的是,東吳移動互聯混合2023年收益率近45%;步入2024年,Choice數據顯示,該產品上半年收益率超過20%。
作為從業20年的科技投資老將,劉元海日前再度掛帥,擬任東吳科技創新混合的基金經理。站在當下時點,科技股投資發生了哪些變化?除了人工智能(AI)領域中的算力方向,還有哪些方向值得期待?劉元海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未來全球或邁入人工智能時代,科技有望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動力,當前重點關注科技三大方向——AI算力與應用、電子半導體、汽車智能化。
用經驗“堆出來”的判斷
劉元海去年接受采訪時曾提到,要想把握好科技發展浪潮,就要重點關注是否出現了“殺手級”的應用產品。因此,在2022年底看到ChatGPT“橫空出世”的新聞后,劉元海就果斷調倉“上車”。如今看來,他那時的預判是正確的。
“市場內有很多做科技股投資的基金經理,為什么有的人‘上車’早,而有的人‘上車’晚?為什么有的人可以低點布局,而有人會追高而上?”
談到這一問題,劉元海認為,如果拋開產品規模等方面的因素,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經驗。比如,ChatGPT消息剛一出來時,這項技術的影響究竟有多大,誰都無法準確評估。但二十年的科技投研經驗卻可以化為精準的直覺,幫助他下定決心在這一方向乘風破浪。“我已經歷了太多輪科技市場的漲跌周期,哪些企業值得信賴,能夠在過往的行業革命中迅速抓到起飛的機遇,我都比較了解。”在劉元海看來,這些優質企業就是自己把握科技行情的重要抓手。
AI賽道的市場表現并非一帆風順。縱觀東吳移動互聯混合2023年的凈值曲線,雖然經歷了AI賽道的“一波三折”,該產品凈值卻并未因高集中度的持股而大幅回撤,反而成功守住了勝利果實,實現了較高的年度收益率。2024年以來,東吳移動互聯混合的凈值曲線依然整體向上,上半年該產品顯著跑贏了業績基準。
業績的背后,其實是對科技周期的精準把握。在劉元海看來,科技周期有規律可循。“每一輪科技上行周期都會出現震蕩,而不同階段的震蕩都有其背后的邏輯,這些經驗可以幫助我更好地把控防守和進攻。”劉元海舉例說,“比如在AI浪潮的前期,賽道的盤整更多來源于市場情緒面,這種類型的盤整基本會持續1-2個月,調整幅度在15%左右。而目前市場已經趨向理性,我們需要根據具體標的每一季度的業績披露結果做進一步研判。”
并非“死磕”AI
作為一位科技股選手,劉元海的策略并非“死磕”AI。因為在他看來,相對分散化的組合構建策略有望使得產品凈值的波動相對更小,從而給基民良好的持有體驗。一般來講,劉元海的投資組合中會有三到四個方向,他這樣總結自己的策略——手里拿一個、心里想一個、眼里看一個。
“手里拿著的,代表站在當下時點我非常看好的方向,這類方向的市場認可度較高。心里想著的和眼里看著的,代表我認為其產業趨勢可能即將‘起飛’,我會嚴格追蹤相關板塊的市場情緒變化。總體來看,我會針對這幾大板塊進行動態調整。”他解釋說。
今年東吳移動互聯混合的二季報顯示,電子半導體似乎已經成為劉元海所說的“手里拿著的”板塊。與一季度末相比,劉元海加大了對電子半導體板塊的配置,部分消費電子類個股成為新進前十大重倉股。對此,劉元海表示:“AI大模型在端側的邏輯,有望帶來新一輪的換機潮,從而可能刺激電子半導體產業的復蘇強度。目前我們觀察到,無論是賣方還是買方,都對這一邏輯越來越認同。”
不做違背周期的事
在劉元海看來,投資是一個刪繁就簡的過程,“做能力范圍之內的事,依據確定性較高的判斷進行投資,不要做違背常識、違背規律的事”。
劉元海表示,自己曾經在行業的下行周期中買入過基本面過硬的龍頭公司,但后來發現,無論多么優秀的公司都無法以“一己之力”抵擋泥沙俱下的行情。他也曾經在“人聲鼎沸”時擁抱熱門賽道,但后來發現,沒有行業能夠逃過“盛極必衰”的定律。
站在當下,劉元海認為,科技這一冉冉升起的大行業仍然可能存在很多結構性投資機會。“由于這一輪全球科技創新驅動力來自于AI,因此我們認為未來科技股投資策略核心可能就是擁抱AI,誰的AI含量高,誰的投資機會或許就比較大。”劉元海表示,將繼續關注AI算力及應用、電子半導體以及汽車智能化三大配置方向。
在AI算力及應用方面,劉元海表示,隨著多模態大模型訓練以及AI應用的發展,算力需求依然有望是未來幾年相對確定的方向;同時,隨著AI技術的持續發展,AI應用有望落地,相關的投資機會或可逐步關注。
在電子半導體方面,劉元海表示,去年下半年全球電子半導體行業景氣見底回升,目前可能是關注電子半導體比較好的時間窗口。另外,二季度有很多跡象表明AI大模型有望在手機、PC以及AIOT(物聯網設備)等端側落地,AI硬件時代有望開啟。此外,一季度的A股電子半導體公司股價調整幅度較大,股價處在歷史相對低位。電子半導體板塊或處在三重底:業績底、估值底和位置底,電子半導體的中長期機會或將來臨。
在汽車智能化方面,劉元海認為,智能駕駛可能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下半場,未來一年,我國汽車智能化產業趨勢有望從培育階段進入“1-N”的成長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