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PE/VC現身科創板首批過會公司
隨著首批進入科創板上市審議環節的天準科技、安集科技、微芯生物3家公司全部過會,其背后的PE/VC也浮出水面,3家公司背后均得到PE/VC機構支持。
從招股說明書看,天準科技和微芯生物最近一次股東變化時,相關機構給出的估值便已超過此次選擇的科創板上市標準中對預計市值的要求。
知名PE/VC持股
6月5日,上交所發布科創板上市委2019年第1次審議會議結果公告,安集微電子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天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均通過審議。
據投中網統計,以申請最晚的天準科技為例,從4月2日申請受理到6月5日首發通過,首批科創板企業中誕生最快的僅花了64天。除微芯生物經歷3輪問詢外,安集科技和天準科技均經歷2輪問詢,這3家企業預計募集金額分別為8.04億元、3.04億元和10億元,全部為已盈利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家上市企業背后均有不少PE/VC機構的身影。招股說明書顯示,淡馬錫通過LAV One和Vertex共計間接持有微芯生物13.67%股份,萍鄉永智持有7.87%股份,圣明創業持有4.66%股份。
安集微電子的股東中既有境內機構也有境外機構。境外機構為Anji Cayman,持股比例達56.64%,而Anji Cayman的股東包括北極光等主體。境內機構包含部分國資背景機構,具體看,國家集成電路基金持股15.43%、北京集成電路基金持股0.91%、張江科投持股8.91%、信芯投資持股4.79%等。
天準科技股權較為集中,青一投資和天準合智分別持有天準科技55.10%股份和27.75%股份,而徐一華分別持有青一投資55%股份、天準合智62.18%股份。此外,科技城創投持股比例4.41%、疌泉致芯持股比例2.07%、元禾控股持股比例1.57%等。
選擇上市標準不一
從招股說明書看,部分PE/VC在一級市場投資時,給出的估值便已經達到該公司科創板上市標準選擇中對預計市值的要求。
在上市標準的選擇上,安集微電子采取了上市標準一,即預計市值不低于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于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1億元。微芯生物則采取了上市標準一中的“預計市值不低于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1億元”。天準科技采取了上市標準三,即預計市值不低于20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3億元,且最近三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不低于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天準科技在公布報告期內的股本和股東變化情況時,還披露了投后估值。2016年1月投后估值為14.34億元,2017年9月投后估值為17.50億元,2018年5月投后估值為21.78億元。根據上交所發布的《科創板上市審核規則》,預計市值是指股票公開發行后按照總股本乘以發行價格計算出來的發行人股票名義總價值。天準科技在2018年5月股東變化時,投后估值便已經達到21.78億元,相關機構對天準科技給出的估值已經達到科創板上市標準三中對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20億元的要求。
類似還有微芯生物。微芯生物在報告期內最近一次的發行人股本和股東變化是在2017年10月。股權轉讓完成后,公司注冊資本為11319.1181萬港元,其估值達53.00億元人民幣。可見,當時相關機構對微芯生物給出的估值便已經遠超過科創板上市標準一中對預計市值不低于10億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