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行情持續演繹 量化私募業績分化加劇
近期A股市場結構性行情加劇,在此背景下,國內頭部量化私募管理人的指增產品超額收益率表現分化,整體呈現出較大的離散度。
多家百億私募人士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市場內部結構的劇烈分化、私募管理人策略應對和模型迭代上的差異等,是造成本輪主流量化私募業績分化加劇的主要原因。
收益表現顯著分化
記者從多位消息人士了解到,在近期A股強者恒強、行情結構性特征突出的背景下,主流量化私募指增類產品的收益率表現顯著分化。
國內某券商機構營業部數據顯示,3月20日至3月24日當周,有業績展示的67家主流量化私募機構(多數管理規模均在50億元以上)中證500指增策略代表產品中,當周超額收益表現最好的產品與最差的產品,收益率差距高達4.34個百分點。其中,寬德、鳴石等機構當周超額收益表現居前,廣量、衍合等機構當周則跑輸中證500指數約2個百分點。
上海某渠道消息人士向記者透露,截至上周末,第一季度國內百億級量化私募中證500指增產品的收益率離散度(首尾之差)已經達到約5%,明顯高于2022年頭部機構之間的收益率差距。
喜岳投資首席投資官唐濤表示:“從去年年末到今年第一季度,宏觀層面出現過不少影響較大的事件,A股市場在行業層面輪動較快。部分管理人自身的超額收益也出現較大波動。”
多因素導致
寬德投資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國內量化賽道體量最大、競爭最充分、業績紀錄最長的量化指增類產品,中證500量化指增產品的超額收益表現最值得關注。整體來看,盡管2023年以來中證500指數經歷了比較明顯上漲,但不少量化私募機構在超額收益獲取上仍相對吃力。
從市場自身角度看,銀葉投資量化投資總監王生認為,第一季度A股主要股指表現有較大分化。截至3月29日收盤,滬深300指數今年上漲約3%,中證500指數、中證1000指數同期的漲幅則分別達7%、9%左右。而從市場結構角度看,TMT等數字經濟板塊和人工智能板塊異軍突起,大消費與地產板塊則整體低迷。復雜且分化的市場表現,對量化策略捕捉超額收益帶來較大挑戰。
穩博投資創始合伙人鄭耀認為,從本輪由ChatGPT引爆的數字經濟、人工智能、AI芯片等熱點主題行情來看,市場資金的參與程度堪稱歷史少見。“我們雖然在相關熱點上有一定參與,但受制于行業偏離度的約束、基本面定價偏離的回歸等原因,實際獲得的超額收益并不高。”鄭耀表示,以往市場出現極致的分化行情時,量化策略相對特有的分散投資等特點,會制約管理人很難獲得足夠的超額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部分管理人在市場操作難度上升時期,刻意降低自身策略的波動率,在模型的迭代和策略應對上偏于保守,也是造成不少主流量化管理人業績表現轉弱的一大重要原因。
更好應對市場變化
從策略模型的長期優化迭代、更好應對各種市場環境變化的角度看,受訪的多家百億私募也均有進一步思考。
寬德投資認為,對于中大型量化私募而言,策略容量擴增所導致的超額收益下降、領先機構在技術上的不斷進步,都會導致全行業超額收益的衰減,反之也會推動市場定價更加有效。市場變化正在倒逼各家量化管理人不斷加強對策略的迭代升級,積極提升自身技術研發水平。從長期來看,管理人超額收益的表現將更多取決于團隊構成、投研實力、人才梯隊建設、技術儲備等多個方面。
鄭耀表示,量化私募需要深度挖掘市場漲跌背后的邏輯,提高對未來市場的適應性,找到更高的超額因子和模型。
而對于量化私募管理人的評價維度,唐濤表示,優秀的量化投資策略應當真正能夠從源頭把控收益和風險,進而實現超額收益穩定、回撤小的最終目標。王生認為,量化管理人核心投研團隊的穩定性,也是策略運行能否穩定、一致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