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成都區域性金融中心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早在20世紀90年代,四川省委、省政府就把建設西部金融中心提到了戰略高度,經過20多年的穩步發展,西部金融中心建設已初見雛形。
(一)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成都區域性金融中心的定位
1993年7月,國務院在《西南和華南部分省區區域規劃綱要》(國發(93)56號)中提出:“充分發揮成都市作為西南地區科技中心、商貿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的作用,大力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全面強化中心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
2010年6月,黨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若干意見》(中發〔2010〕11號),提出“支持重慶、成都、西安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促進保險業、信托業發展”。
2010年12月,國務院下發《關于印發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通知》(國發〔2010〕46號),進一步明確成都經濟區的功能定位: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商貿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以及先進制造業基地、科技創新產業化基地和農產品加工基地。
(二)省、市全面推進西部金融中心建設
2007年12月,省委召開九屆四次全會,提出“打造‘一樞紐、三中心、四基地’,建設貫通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建設西部物流中心、商貿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戰略目標。
2008年8月,市委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設的意見》(成委發〔2008〕28號),提出“把成都建設成為區域金融機構聚集中心、區域金融市場中心和全國一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后臺服務中心”的總體目標。
2017年4月,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增強西部金融中心功能,全面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西部金融中心”,首次將西部金融中心納入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定位。
截至2016年末,全市金融業增加值達1386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1.4%。全市共有各類金融機構、準金融機構1800余家。其中,銀行業金融機構80家、保險機構85家、證券期貨機構266家;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等準金融機構420余家;會計師事務所、保險經紀等金融中介機構850余家;各類金融后臺及服務外包機構170余家。全市轄內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3.26萬億元,同比增長7.4%;全市轄內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2.57萬億元,同比增長13.8%;全市實現保費收入880.6億元,同比增長48.4%;累計證券交易額8.09萬億元,資本市場累計實現融資602.4億元。全市共有A股上市公司66家,新三板掛牌企業215家。全市共有西南聯交所、成都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成都農村產權交易所、天府(四川)聯合股權交易中心等10家地方要素市場,天府(四川)聯合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837家。
今天的成都,已經成為中西部地區金融機構種類最齊全、數量最多、金融市場發展速度最快的城市。2016年第八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CDI CFCI)顯示,成都金融中心綜合競爭力排名中西部第1、全國第5,全國排名較2015年上升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