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地方政府債券市場取得長足進步。發展地方債市場,對規范我國地方政府舉債途徑、提升債務透明度、降低舉債成本等有著重要意義,也是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重要舉措。
專家認為,發展地方債市場,需吸引更多個人和機構投資者參與,增強投資者多元化,降低發行失敗風險;需打破銀行間和交易所市場分割,建立統一、完備、高效、流動性強的二級市場;需吸收證券公司進入承銷團,提升地方債發行市場化水平。
建立更加市場化發行機制
截至2017年末,地方債存續規模為14.74萬億元,為全市場規模最大債券品種。2016年以后,我國地方債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的基礎上,進行交易所市場發行的嘗試,形成一定規模。
除一般債券,財政部還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土地儲備專項債、政府收費公路專項債試點,鼓勵探索新的專項債券品種,包括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發行市場首只交易所發行的軌道交通項目收益專項債,在推動我國地方債市場化發行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效。
專業人士表示,有必要借鑒美國等發達國家市政債市場化發行經驗,進一步擴大交易所發行規模,推動相關改革和實踐。特別是在專項收益債方面,很多項目都有較好現金流和穩定回報,完全可以大膽突破,建立更加市場化的發行機制,為地方債更為市場化的發行趟出一條路子。
應打破市場分割
經過多年發展和完善,美國市政債發行形成一套相對完善的市場化發行機制。比如,募集資金用途較為靈活。近年來,募集資金用于償還借款比例約為60%,高于用于項目建設比例;風險控制機制較為完善,形成了以信息披露、反欺詐為監管重點,市場自律監管為主、監管機構監管為輔的監管機制;具有完善的信用評級制度及市場化增信機制;建立完善的破產保護機制。
美國市政債發行方式比較多元,包括公開發行和私募發行;根據承銷方式不同,又分為協議承銷和競爭性承銷,即議價和競拍,以議價為主,承銷商通常由投資銀行承擔。美國市政債投資者群體覆蓋個人與機構,結構比較均衡,其中個人投資者是美國市政債市場主要投資者。
專業人士表示,與美國相比,我國地方債投資者主要是銀行,個人和其他機構投資者參與較少。特別是專項債券作為地方債的一種,收益率高于國債等產品,風險程度較低、違約可能性很小,對個人投資者有較大吸引力。如借助交易所和證券公司對基金、保險及個人投資者強大覆蓋能力,能顯著擴大地方債投資者覆蓋范圍,有利于建設更廣泛的地方債市場,降低發行失敗風險。證券公司能更好地覆蓋到小額投資者,充分挖掘市場需求,降低發行成本。
發展我國地方債市場,還有必要打破目前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分割狀況,建立統一、完備、高效、流動性強的二級市場。專業人士認為,交易所發行和證券公司參與將帶來更多境內外交易性機構與個人參與認購,不但有助于提高投資者多元化水平,也有助于提高地方債的二級市場流動性。
專業人士建議,證券公司可以以承銷商、做市商、機構投資者等多個角色直接或間接參與二級市場建立。證券公司長期在市場上發行公司債等市場化品種,積累大量市場化發行經驗,在方案設計、信息披露、持續督導等多方面都有優勢,與目前地方債主要承銷機構銀行可形成良好的業務能力互補,各自發揮專業優勢,更好地推動市場化發行。證券公司參與有助于提高發行人信息披露水平和風險應對水平,有利于將地方政府發行人和承銷人雙重角色分離,通過專業化分工,提高地方債市場化程度,提高融資效率與抗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