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本周震蕩劇烈,但反彈曙光初現。當前A股市場是否已經具備了抄底價值,A股若要反彈,增量資金將從何而來?本期邀請星石投資組合投資經理袁廣平、諾鼎資產總經理曾憲釗和華鑫證券高級分析師嚴凱文進行討論。
多因素促市場波動加大
中國證券報:A股本周震蕩劇烈,原因是什么?
曾憲釗:A股的大幅震蕩,表明市場的估值優勢和當下正面臨的經濟下行壓力相互交錯,經過連續的下行之后,市場的悲觀情緒有望短期緩解。從經濟環境來看,風電、新能源車、機場等行業出現財政補貼的減退后,財政政策對經濟的刺激作用在減小,引發投資者對財政政策對經濟支持持續性的擔憂,同時,對PPP項目的嚴管,也使得相關產業四季度贏利預期的回落。但從估值和市場情緒的角度來看,A股無論是整體還是部分權重行業,已接近歷史估值底部,在經歷了自3100點的連續下行和二級市場杠桿減輕后,市場的悲觀情緒過度,因此,即使市場未來經濟仍有不確定性,但在估值支撐和情緒過度悲觀的環境下,出口政策、去杠桿的政策稍微松動均會形成市場的反彈預期。
嚴凱文:A股劇烈震蕩的主要原因在于場內風險偏好成為股指漲跌的主導性因素之后,由于情緒波動的不可控、不可預期的特性,導致A股容易產生大幅波動。
A股能夠“彈起來”的主要原因,得益于外圍不可控風險因素的落地,同時在上周末投資者可以預見的“灰犀牛”似乎并沒有發生,場內悲觀情緒得到修復之后,A股投資者風險偏好逐步抬升。總體而言,首先是場內極端悲觀情緒修復,其次是流動性環境的改善。5月下旬之后,陸股通資金開始凈流出,6/18-6/22最大單周凈流出規模達24.87億元,進入7月份之后陸股通資金周度再次轉為凈流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A股場內流動性環境,另外8月31日,MSCI納入A股第二階段,納入規模總體將擴增為5%,預計7月、8月單從MSCI資金考量將類似于4月、5月的情況,有望迎接新的增量資金入場,同時在估值具備全球絕對橫向比較性優勢背景之下,將再次吸引全球配置資金的關注,陸股通流入規模將進一步的擴大。
中國證券報:當前A股市場是否已經具備了抄底價值?
袁廣平:目前市場已具備底部的必要條件。當前市場已經具備累計跌幅高、估值處于低位、破凈股占比高、換手率低的特征,與歷史上幾次底部區間具有較高的相似度,但由于尚未出現有力的帶動市場向上突破的有利因素,前期壓制市場情緒的因素也尚未消散,短期內震蕩格局可能仍將延續,但結構性的投資機會依然存在。
宏觀經濟方面,雖然緊信用環境下需求端趨弱,但供給側改善仍在發生,經濟不乏結構性亮點。同時,近期監管動態已經顯示出政策托底意圖。一方面,央行已經釋放了一系列的微調信號進行滴灌式的精準調控,調節結構性去杠桿的力度和節奏,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一方面,財政政策并未一刀切式收緊,而是“開正門、堵偏門”,以對沖外憂內患中經濟下行壓力。
在經濟底部企穩、政策托底顯現、市場估值底也逐漸夯實的基礎上,受國家政策支持、符合新經濟產業發展方向的價值成長股有望率先迎來反彈機會。
曾憲釗:短期情緒修復,有利于股指企穩反彈,但經濟調結構的過程并非一蹴而就,考慮到地方政府、企業和居民的負債率并沒有顯著減緩,同時,國企、央企的表觀數據并不差,去杠桿政策面臨緩和但并非結束,短期還難以通過貨幣寬松來拉動整體經濟,因此,市場已有參與價值,但還以說能形成牛市起點。
嚴凱文:投資者對于當前A股應當依舊維持謹慎的態度,首先外圍不可控風險因素始終是壓制場內投資者風險偏好的關鍵;其次,市場最牢靠的底部來自于場內盈利預期改善。估值的底部并不意味市場能夠見底,估值見底還需要盈利預期的論證。雖然二季度全A業績增速基于工業企業1-5月累計利潤測算有望繼續保持擴張狀態,但三四季度盈利增速從高位回落已是一致性預期。類似于2010-2012年,雖然當時A股估值已經非常便宜,但由于宏觀環境GDP增速從12.2%下滑至7.5%促使全A業績持續轉差,也使得市場“估值底”完全不成立。所以,7月-8月份只是一個反彈的時間窗口,整體上要好于6月份,但并不代表指數見底。
增量資金從何而來
中國證券報:A股若要反彈,增量資金將從何而來?
袁廣平:資金可能的來源是:第一、海外資金流入。今年陸股通累計凈流入1697.87億元。8月A股納入MSCI比例將提升至5%,還會繼續為A股帶來約600億資金,若A股最終完成100%納入MSCI則將在長期帶來約1.7萬億資金流入。目前外資進入內地的投資渠道進一步拓展,一是QFII/RQFII資金進出已經大幅松綁,二是陸港通每日交易額度擴容,元勝、橋水等海外私募大鱷也已經登陸國內,外資的力量不容小覷。
第二、產業資本增持。2018年3-6月大股東在二級市場為凈減持,但7月份截至目前已轉為凈增持。
第三、新基金發行。近期受市場波動影響新基金發行有所放緩,未來若市場逐步明朗,新基金發行或將與市場形成正反饋。
曾憲釗:從近期盤面來看,游資明顯開始活躍,估值的優勢,會增加相關資金進場的積極性,另外,海外賬戶的放寬限制、房地產資金的轉向入市都可值得期待,值得一提的是,雖然A股整體估值相對較低,但今年以來仍有食品飲料、醫藥等相關板塊表現不錯,部分公司估值甚至已達歷史上限,表明A股資金并不欠缺,優勢公司仍有資金追捧,今年的市場波動更多來自信用風險的釋放。
嚴凱文:類比4、5月份,當下時間點,較為確定的增量資金將來自于MSCI。MSCI新興市場指數將在8月季度評審中,把A股納入因子從2.5%提升到5%,約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0.73%的權重,相比較6月首次將226只A股納入MSCI,此次季度評審將再次帶來約500多億人民幣的資金增量。從陸股通的流入情況來看,4、5月陸股通分別凈流入386.50億元和508.51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參照4、5月陸股通資金流速,MSCI效應所帶來的增量資金將在7月、8月份逐步呈現出來,屆時或將成為A股市場的反彈驅動力之一。
已具備投資性價比
中國證券報:7月行情將如何收官?操作上如何建議?
袁廣平:由于前期壓制市場情緒的因素尚未消散,大級別的反彈可能難以出現,短期仍以震蕩為主。目前市場已經具備投資性價比。
投資方向選擇上,當前宏觀環境之下,提高核心技術、促進創新發展是中國長期經濟發展重要出路,因此我們傾向于選擇業績成長性穩定、估值合理的科技股。同時在去杠桿的背景下,代表經濟舊動能的、杠桿率高的行業需要規避,因此我們也選擇確定性較強、現金流充沛的消費股。
曾憲釗:7月份這次機會,成為中期較大波動低位的可能性較大,在反彈初期,倉位更為重要,但快速修復后,品種更為重要。因此,我們會先提升倉位,確保情緒修復期的利潤。并隨著情緒修復、經濟結構的調整,未來適合國際競爭環境的公司將脫穎而出,我們將對這些公司進行重點配置,轉向結構性機會。
嚴凱文:7月談不上翻身月,但相比6月而言是一個較好的做多時間窗口。
截至7月6日,上證綜指周線上已經出現七連陰,5月21日-7月6日,7周上證綜指下跌13.97%,如此快速的下跌以及連續下跌周期在歷史上也屬于較為罕見。2005年以后的A股行情,周線7連陰出現過5次,本次是第6次。A股歷史上周線最長連跌為8連陰,發生在2008年,也就是6124點之后泡沫破裂階段。同時我們發現,如果單純剔除2008年極端行情,歷史上出現周線7連陰之后一個月均取得正收益。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王朱瑩)
華創策略王君今日發文認為,當前市場阻力最小的方向是向上反彈,情緒面修復以及資金面邊際改善使本輪市場反彈有一定持續性,是下半年難得的操作窗口。
反彈買什么?王君認為當前選股的應具備以下幾個必要條件:市場風格后周期和逆周期更為契合,消費、成長更加占優;市值因子,考慮到反彈行情中超大盤股價值承壓,彈性較差,關注100-1000億的中大盤;選擇毛利增長穩定、PEG合理的績優個股;選擇現金流充足的企業,規避高股權質押比例的個股;市場波動率較大,風險偏好收縮,選擇beta系數較低的個股。
基于以上五點特征,自上而下構建了“宏觀策略本質”組合:
本周A股主要股指迎來反彈,上證綜指、深證成指分別累計收漲3.06%、4.66%,互聯互通市場縮量成交,而北上資金凈買入力度環比加大,搶注反彈行情;同時港股通也迎來1個多月來內資首次單周凈買入。成交活躍股中,中國平安、貴州茅臺和美的集團獲北上資金大幅度凈買入,另外,北上資金也迅速搶籌周期股,風華高科等標的成交活躍。
本周(7月9日至13日),互聯互通市場呈現久違的南、北同步凈買入,陸股通、港股通累計凈買入金額分別達到66.68億元和70.41億港元。期間,滬股通成為北上資金主要發力通道,凈買入達50億元,連續3周超過深股通。不過,兩通道凈買入差距有所縮小。
北上資金對各個板塊配置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趨勢。據證券時報·e公司統計,7月9至12日,北上資金平均持有滬市主板標的股份比例環比增長,并首次突破0.8%,吸納了超過20億元增持資金,為這一波反彈行情中的“吸金主力”;同期,北上資金對深市標的增持力度較小,創業板平均持股水平再度環比下降。
港股在周內也迎來一波震蕩反彈,累計漲幅達0.16%,報收于28525.44點,南下資金搶籌活躍。不同于北上資金,南下資金偏好深市港股通標的,合計凈買入金額達到68億港元,成為自5月中旬以來首度單周凈買入。
對于近期匯率大幅度波動,廣發證券指出,今年一季度人民幣依然處于升值后的震蕩期,而二季度開始進入貶值區間,但在4月、5 月和6月上半月北上資金均大幅凈流入,充分說明今年匯率對北上資金流動的影響并不大。同時,分析指出電子、家電等海外營收占比較高的行業將會受益于人民幣貶值;而航空、造紙和地產等行業在人民幣貶值期間會受到一定影響。
據Wind統計,周內電子行業獲主力資金凈買入超過23億元,位居所有板塊之首,其次是食品飲料、銀行、鋼鐵和家電行業。從成交活躍股來看,北上資金繼續加倉金融板塊,中國平安作為成交活躍股累計獲凈買入超過7億元,其次是白酒龍頭貴州茅臺和家電龍頭美的集團;醫藥龍頭恒瑞醫藥雖然周內上漲7.16%,但被凈賣出4.83億元。同時,北上資金也在積極搶籌漲價議題的周期股。
風華高科作為成交活躍股“新面孔”,本周內兩次登榜,累計獲北上資金凈買入1.55億元,作為國內MLCC(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龍頭,本周內公司股價漲幅達36%。北上資金也著手迅速加倉,最新持股比例從7月初1.77%迅速增至3.09%。不過,7月13日,深股通專席凈賣出了風華高科約2203萬元。
研究機構認為,受益于行業供需格局優化,MLCC目前處于景氣周期,智能手機硬件升級、汽車電子、電動車等行業快速發展,MLCC下游需求旺盛。另外,日本等主要供應商采取保守產能擴張策略,以及舊產能往高端產能切換,加上近期日本水災影響,將導致低端產能供應緊張。
受益于漲價等影響,風華高科7月6日晚間也上修了業績預期,預計今年上半年公司盈利比上年同期最高增長近3倍,每股盈利最高將達0.49元。同行三環集團在周內獲北上資金增持,最新持股比例達1.64%。
據證券時報統計,鈷業巨頭華友鈷業周內也獲北上資金加倉。7月9日至12日,北上資金對華友鈷業累計增持約1.58億元,周內持股比例一度突破1%。
天風證券分析指出,隨著下半年高續航里程新能源汽車的持續發力,以及3C傳統旺季的來臨,看好鈷價趨勢性上漲。(證券時報 阮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