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會議審議了《關于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會議指出,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在試點基礎上有序推進。
根據慣例,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在本月內召開,而近期中央密集出臺關于農村工作的頂層設計,也讓市場對于即將召開的農村工作會議預期空前。
結合此前中央系列頂層設計和地方試點工作安排均劍指農村產權制度,有關專家預測,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或為今后一段時間農村工作的重點。
堅持三條底線
多位三農領域的專家學者對記者表示,《意見》在中央深改小組工作會議上審議,是農村問題尤其是農村土地改革的突破性進展。雖然《意見》尚未到正式公布實施的階段,但相關的指導思想已經在十七屆三中全會會議公報、《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會議公報都有所體現。
中國人民大學農發院副院長鄭風田表示,征地制度改革爭議了十幾年,一直以來都是學界政界討論的重點,也形成了一定的共識,但由于《土地管理法》的修訂遲遲沒有進展,土地征收范圍的界定,土地補償標準的提高,都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希望《意見》對這些都能有明確的說明”。
中央農村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此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就征地制度改革問題表示,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明確了征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縮小征地范圍、規范征地程序、提高補償標準、落實安置政策。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明確,如果符合規劃且批準占用農村集體土地,那這個土地就可以不轉變所有權屬性,就是國家可以不征收,讓農民以集體的土地參與項目的開發和經營。這是當前征地制度改革非常重要的突破口,但改革阻力也大。
國研中心一位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此次《意見》在征地制度改革方面的一個原則應該是縮小征地范圍,提高補償標準。
而《意見》中提到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正是縮小征地范圍的一個具體表現,這也是十七屆三中全會文件中明確的。試點工作推行之后,如能順利鋪開,對現行土地制度、財稅制度、房地產市場乃至整個國民經濟都將產生巨大影響。
至于宅基地制度改革,上述國研中心人士表示,目前決策層的態度還是慎重穩妥,因為考慮到農民沒有了宅基地和土地之后,如果無法在城市立足將流離失所。而且宅基地本身的規劃性質和用途屬性是屬于農村土地,歸本村農民使用,一旦允許無限制地進行交易,則違反了用途管制和規劃先行的原則,因此未來的改革應該不會大范圍放開交易,只是在小范圍例如村內進行。交易不是當前宅基地改革的重點,重點應該是將宅基地資產盤活,也就是如何做好抵押、擔保工作。
中央深改小組第七次會議強調,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