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重慶1月10日電 (鐘旖)重慶市正式出臺的《重慶市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提出,該市將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面向全球加快引進科技創新資源,同時以“高精尖缺”導向大力引進海內外優秀人才。
“目前重慶正通過擴大開放的方式積極引進海內外科技創新資源。我們希望通過改革創新讓企業充分發揮創新主體的作用和優勢。”重慶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梁震在10日舉行的《重慶市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上述信息。
“2015年重慶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和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指標均排名全國第8位,保持西部領先。‘十二五’末,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19.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19.1%,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6.3%。”據梁震介紹,規劃明確,“到2020年,重慶進入創新型城市行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初步建成西部創新中心。”
規劃系統地對“如何激勵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如何有效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如何引進外部創新要素和人才資源”等六大關鍵問題作出解答。
在大力引進海內外優秀人才方面,規劃提出“力爭五年內引進100名首席科學家、1000名高級研發人才和10000名研發工程師”,將通過實施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程、探索建立高層次人才一站式公共服務平臺、推進人才資源市場對外開放的方式實現。
梁震認為,“要想海外人才真正落地重慶扎根,需要的不僅是科研經費資助,還需要高新園區、孵化器的完善。”規劃提出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給予孵化項目股權投資政策的同時,還將提供居住簽證、戶籍辦理、家屬安置、子女入學、社會保險等便利。
規劃指出,重慶將推進全方位開放式創新。圍繞重慶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面向全球加快引進研發機構、研發團隊和優勢技術等各類創新資源。同時,完善高端研發機構引進激勵政策。推進開放創新合作園區建設工程,打造一批有產業特色、有技術優勢的中外創新合作園。當地也將放活對外科技交流管理機制,推進科技興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