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與使命 推進養老金體系完善刻不容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口老齡化是世界性問題,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是深刻持久的。我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之一,老年人口數量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最重。滿足數量龐大的老年群眾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需要我們下大氣力應對。
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體系對于應對人口老齡化、滿足人民老年生活需要、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如何更好地協同發展養老金三大支柱,不僅是廟堂之上的大課題,更是關乎每個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必選題。
老齡化挑戰
我國正在進入老齡化的“高原”。對于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董克用測算,人口總量會在2030年達到高峰,其中老齡人口的高峰預計在2060年出現。嚴峻的是老齡化比重,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已開始“爬坡”。他特別指出,2017年新出生人口數量低于2016年,如果這一趨勢持續,老齡人口的高峰可能會提前到來。
這一現實情況給我國的養老金體系帶來巨大挑戰。“這種情況將使我們的負擔更加沉重。從收支角度來看,支出不斷擴張,養老金的負債問題會逐步顯現。”董克用直言,養老金問題是一個長期問題,解決養老金問題必須著眼長遠。
相比美國養老金體系中一二三支柱均衡發展的情況,我國養老金體系呈現基本養老保險一支獨大、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覆蓋面小、個人養老金尚未普及的局面。數據顯示,第一支柱整體規模占全國養老金總規模的79.85%,承擔著我國主要的社會養老責任。第二支柱整體規模占比約為20.15%,目前全國約有0.1%的企業和1.66%的人口在企業年金計劃的覆蓋范圍內。大成基金副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兼中國中小銀行發展論壇秘書長姚余棟表示,根據測算,作為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保險對居民退休前收入的替代率僅為30%-40%,而在歐盟,養老保險整體對退休前工資的替代率大概在60%-70%,是老年人能夠過上比較富足生活的重要保障。
還有一個情況不容忽視,那就是我國養老產品投資仍處于萌芽階段。泰達宏利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王彥杰援引統計數據指出,亞洲華人中,退休后40%以上的經濟來源是下一代支持,對自身養老的準備并不充分。
制度先行
從國際和國內經驗來看,解決養老問題,關鍵需要頂層設計。相對于建立第一支柱時的從容,第二三支柱的建設更有緊迫性。董克用分析,“建立養老金第一支柱時,中國尚未進入老齡化社會,壓力不太大,但目前人口老齡化已到來,第二三支柱發展迫在眉睫,我們沒有試錯的時間窗口,必須一開始就做好頂層設計。”
信安國際首席運營官、高級副總裁施嘉芙分析:“養老金三大支柱的核心是實現政府、單位和個人的三方共擔,只有共擔才能實現充足性和可持續性。稅收優惠是關鍵點。”
針對目前作為養老金第二支柱的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制度,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提出多個方面的改進建議。其一,通過法律形式確定稅收優惠模式,加大稅收優惠力度,降低企業參與成本,建議將比例制的方案改為額度制,明確征稅規則,設置一定的免稅額,降低五險一金的繳費成本、釋放市場發展空間。
其二,加強企業年金制度的便利性、靈活性,逐步擴大制度覆蓋面。部分發達國家實行自動加入機制,同時明確了自動加入后的退出機制。另外,建立企業年金的應急借款機制,解決長期需求和短期需求的矛盾。此外,進一步完善和優化投資運營模式。
其三,加強監管。既要審慎監管,強化監管的法制建設、提高立法層級,又要加強社會監督力量的培育,進一步完善信息披露機制。
對于第三支柱的發展,專家也總結了三大原則。首先,第三支柱建設必須納入養老金體系整體建設,統籌考慮,不能單兵突擊。頂層設計方面,需要注意在整體養老金體系中三大支柱比例、結構處于合適的水平。其次,需要多部委共同參與,協調推進。最后,第三支柱必須確保準入公平,使不同行業都具有同等的參與機會,使它在發展之初就走上一個健康、快速發展的道路。
投資者教育任重道遠
養老投資不僅僅是投資,更是引導投資者習慣投資養老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專業服務的作用不可低估,其中投資者教育是專業服務最重要的內容。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副會長鐘蓉薩表示,對于養老金融,個人投資者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學習:一是養老教育,個人應該樹立為自己養老負責的理念,主動開展養老理財規劃,養老和投資都是一輩子的事;二是長期投資教育,建立長期投資理念,需要有充分的時間積累,才能享受復利投資的效果;三是資產配置教育,在個人賬戶里進行多元配置;四是風險教育,讓個人樹立正確的風險意識。
業內人士認為,投資者喚醒是一項緊迫任務。在相當一部分人的潛意識里,覺得養老還是依靠國家養老金或子女來完成。其實要實現較好的老年生活水平,自身養老積累必不可少。目前大力推進第三支柱建設,與傳統的養老觀念存在一定差異,因此需要充分喚醒投資者投資養老意識,盡早為退休后的養老金來源做充足準備。同時,要讓投資者意識到養老投資是一件長期事情,只有長期堅持,才能充分享受到復利的好處,完成養老目標。
“畢竟養老目標FOF和普通公募基金有很大不同,需要提升大眾養老準備意識,產品特點介紹會圍繞這方面展開,養老目標FOF的銷售以及投教工作應該都會與普通基金不同。”一家大型基金公司養老金業務負責人表示,“例如,這類產品需要銷售渠道充分向投資者進行解釋說明,并在市場波動時安撫及陪伴投資者。”
值得注意的是,養老金第三支柱作為提升居民養老保障水平的有利手段,除了需要金融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的推動外,監管部門也要強化教育,保護好老百姓的“養命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