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av毛片无码蜜桃,五月,国产农村熟妇videos,色一情一乱一伦

返回首頁

長江宏觀·趙偉 | 換個角度看LPR

趙偉團隊長江宏觀固收

報告摘要

熱點分析:新LPR意義重大,但“寬貨幣”、“緊信用”格局延續,有利于債市

 

新LPR機制推動貸款利率率先并軌,改革加快、意義重大,新變化包括MLF利率加點等。央行公布新的LPR形成機制,首次從制度上打破存貸款利率和金融市場利率兩種利率的“割裂”。相較原有LPR機制,新LPR機制出現一些新變化,包括按MLF利率加點、報價頻率降低、報價行增多和期限品種增加等。

LPR機制的改革加快,與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下,貨幣傳導不暢、傳統工具失效等有關。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強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而貨幣傳導不暢,資金大量滯留在金融體系和流向房地產。同時,高杠桿下,債務對經濟行為和政策空間的壓制,導致傳統工具失效,也使得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提升。

新LPR機制主要針對增量融資,一定程度緩解企業再融資壓力;存量債務受益有限,依然會對經濟行為和政策空間產生壓制。新LPR機制實施初期,主要適用于新發放貸款等,或降低企業再融資成本;但對存量債務的影響或相對有限,而后者對經濟行為和政策空間形成明顯壓制,仍是當下宏觀的核心關注點。

進一步打通貨幣傳導機制,或需實質性降低金融機構負債端成本;“寬貨幣”與“緊信用”的搭配,依然有利于債市。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速顯性化,通過降低公開市場利率、降準等,才能實質性降低金融機構負債端成本。同時,“調結構”仍是政策重心,去杠桿過程中的舊經濟出清,決定了信用環境總體仍偏緊。

債市策略:繼續堅定看多利率債,調整即是加倉良機;轉債的配置價值凸顯

繼續堅定看多利率債和高評級信用債,調整即是加倉、拉久期的良機。債市利多因素加速顯現,基本面、信用環境、資金風險偏好、“資產荒”下的再配置壓力及外資持續流入等,均有利于利率債和高評級信用債,建議適時適當拉久期。

轉債配置價值凸顯,建議關注存量低價券和新券。近期轉債市場情緒回暖,估值主動抬升的個券占比大幅提升;同時,轉債的市場價均值約為109元,處于歷史較低位置。轉債風險收益比較高,建議精選低價低估值個券、關注新券。

 

風險提示:

1. 海內外經濟、政策顯著變化;

2. LPR變化不及預期。

 

 

 

報告正文

換個角度看LPR

事件:自2019年8月20日起,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于每月20日(遇節假日順延)9時30分公布貸款市場報價利率。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點評:

LPR機制推動貸款利率率先并軌,改革加快、意義重大。8月17日,央行公布新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繼2015年全面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后,利率市場化進程又一里程碑式事件。以往利率市場化進程,大致沿著存款貸款利率和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兩條獨立路徑推進,包括存貸款利率管制逐步放開、銀行間市場利率和公開市場操作體系的培育,此次LPR機制改革,打破兩條獨立路徑,率先啟動貸款利率并軌。

相較原有LPR機制,新LPR機制出現一些新變化,包括按MLF利率加點、報價頻率降低、報價行增多和品種增加等。原有LPR緊隨基準利率變化、每日報價,而新LPR按照公開市場利率(MLF利率為主)加點方式報價,每月20日(節假日順延)9點半公布;同時,報價行擴展18家,新增城商、農商、民營和外資銀行。此外,LPR品種由原有1年期品種擴大至1年期和5年期以上兩個品種。

新發放貸款主要參考LPR定價,存量貸款維持原有約定;新老劃斷,有助于減輕市場沖擊。按照要求,從即日起,各銀行新發放貸款主要參考LPR利率定價,1年期和5年期以上參照對應期限LPR,其余期限貸款由銀行自助選擇參考的期限品種定價;存量貸款仍按原合同執行;央行會對報價質量、LPR應用情況等進行監督,將LPR應用情況、貸款利率競爭行為納入MPA考核。考慮到新增貸款占存量貸款的比重有限、在12%左右,而過去大部分貸款錨定基準利率,采取貸款新老劃斷,有助于減輕市場沖擊。

LPR機制的改革,與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下,貨幣傳導不暢密切相關。2季度以來,制造業PMI大幅回落、持續低于臨界值,工業生產走弱拖累GDP增速明顯下滑,經濟下行壓力逐漸顯性化,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強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與此同時,貨幣傳導不暢,資金大量滯留在金融體系和流向房地產,如何加大資金對實體的支持,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LPR機制的改革,旨在疏通貨幣傳導,提升金融服務實體質量。

高杠桿下,債務對經濟行為和政策空間的壓制,導致傳統工具的失效,也使得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提升。年初以來,我們從多個維度論證高杠桿的影響,例如,債務壓制導致企業中長期投資意愿很弱,大部分新增融資用于“借新還舊”;同時,高杠桿導致資金利用效率非常低,使得政策托底經濟成本很高。這種背景下,“大水漫灌”、“走老路”行不通,亟待通過制度改革,從供給端加強政策服務實體的能力和效果。

新LPR機制一定程度緩解企業再融資壓力,但短期效果不宜高估,長期意義比較深遠。新LPR機制實施初期,主要適用于新發放貸款和浮動利率貸款,LPR利率的下降,或降低企業再融資成本,一定程度緩解債務壓力。但從LPR定價機制來看,LPR推進可能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同時貸款利率又在LPR基礎上調整,或使得降低融資成本的短期效果相對有限;同時,對很多中小企業和民企而言,能否得到融資“量”的意義,遠大于融資“價”。長期來看,通過改革建立市場化資源分配機制,意義比較深遠。

進一步打通貨幣傳導機制,需要實質性降低金融機構負債端成本。解決存量債務問題,除去杠桿壓縮債務,降低存量債務成本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徑,尤其考慮到當前我國存量債務的融資付息率較高。伴隨財政收支平衡壓力上升、棚改縮量和融資收緊對地產投資的拖累等影響逐步顯現,經濟下行壓力加速顯性化,央行通過降低金融機構負債端成本,引導實體融資成本下降的必要性上升;通過降低公開市場利率、降準等,才能實質性降低金融機構負債端成本。

存量債務受益有限,依然會對經濟行為和政策空間產生壓制;有序推進舊經濟出清,仍是轉型攻堅戰的核心驅動。LPR一定程度有助降低增量融資成本,但對存量債務的影響或相對有限,而后者對經濟行為和政策空間形成明顯壓制,仍是當前宏觀的核心關注點。結合5月以來政策措施來看,政策思路已經非常清晰,一方面,通過持續去杠桿等,加速舊經濟出清;另一方面,通過LPR等優化增量融資,避免加重存量債務的問題。

舊經濟出清過程中,信用環境或持續保持緊的狀態;“寬貨幣”與“緊信用”的搭配,依然有利于利率債和高評級信用債。轉型攻堅戰階段,政策重心仍在“調結構”,結構性去杠桿為重要抓手;去杠桿過程中的舊經濟出清,決定了信用環境總體仍偏緊。同時,“寬貨幣”與“緊信用”搭配,緩解去杠桿的沖擊。這種環境下,債市往往持續走強,尤其是利率債和高評級信用債。

“資產荒”下再配置壓力的上升,進一步有利于利率債和高評級信用債。伴隨結構性去杠桿的持續推進,絕對安全的資產會越變越少;同時,資產到期釋放的資金再配置難度也在加大。剔除貨幣基金后,2季度末公募基金持倉債券中,有34.7%的債券2020年底前到期,釋放出來的資金再配置需求較大。類似邏輯,未來3個季度信托到期規模達3.94萬億元,顯著高于歷史同期。隨著資管新規1過渡期截止日臨近,老產品釋放的資金,也會加大再配置壓力,進一步增加對優質資產的需求。

重申觀點,債市利多因素逐漸增多,繼續堅定看多,調整即是加倉、拉久期的良機。伴隨國內外宏觀形勢和市場變化,債市利多因素加速顯現,國內經濟基本面、信用環境、資金風險偏好、“資產荒”下的再配置壓力等的變化,均有利于利率債;同時,全球經濟景氣加速下滑、重回流動性寬松下,外資的持續流入等,也有利于國內債市。但是,也需要留意通脹預期抬升、債券供給上量等對債市的階段性干擾。

從大類資產視角看市場,“資產荒”對資產定價的影響才剛開始,市場或逐步向流動性驅動的框架過渡。“轉型攻堅”階段,經濟和政策的趨勢性和彈性,都遠弱于傳統周期;同時,舊經濟出清過程中的風險暴露,導致過多資金追逐過少的優質、安全資產,“資產荒”才剛剛開始。隨著去杠桿的持續推進,以及流動性的持續寬裕,“資產荒”對資產定價的影響或逐步顯現。

經過研究,我們發現:

(1)新LPR機制推動貸款利率率先并軌,改革加快、意義重大,新變化包括MLF利率加點等。央行公布新的LPR形成機制,首次從制度上打破存貸款利率和金融市場利率兩種利率的“割裂”。相較原有LPR機制,新LPR機制出現一些新變化,包括按MLF利率加點、報價頻率降低、報價行增多和期限品種增加等。

(2)LPR機制的改革加快,與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下,貨幣傳導不暢、傳統工具失效等有關。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強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而貨幣傳導不暢,資金大量滯留在金融體系和流向房地產。同時,高杠桿下,債務對經濟行為和政策空間的壓制,導致傳統工具失效,也使得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提升。

(3)新LPR機制主要針對增量融資,一定程度緩解企業再融資壓力;存量債務受益有限,依然會對經濟行為和政策空間產生壓制。新LPR機制實施初期,主要適用于新發放貸款等,或降低企業再融資成本;但對存量債務的影響或相對有限,而后者對經濟行為和政策空間形成明顯壓制,仍是當下宏觀的核心關注點。

(4)進一步打通貨幣傳導機制,或需實質性降低金融機構負債端成本;“寬貨幣”與“緊信用”的搭配,依然有利于債市。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速顯性化,通過降低公開市場利率、降準等,才能實質性降低金融機構負債端成本。同時,“調結構”仍是政策重心,去杠桿過程中的舊經濟出清,決定了信用環境總體仍偏緊。

    

 

注釋:

[1] 文中資管新規指《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

[2] 此處指剔除貨幣基金后,公募基金公布的重倉債券。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和县| 卢湾区| 玉林市| 麻江县| 临沭县| 富顺县| 勐海县| 合江县| 鸡西市| 黄龙县| 齐河县| 新闻| 乌海市| 宜州市| 屏边| 枞阳县| 磐石市| 南溪县| 方正县| 聂拉木县| 青冈县| 嘉黎县| 彩票| 大港区| 杭锦旗| 玉门市| 德阳市| 南平市| 金堂县| 永顺县| 大悟县| 个旧市| 闽清县| 太仓市| 台东市| 安多县| 建昌县| 基隆市| 武山县| 麻江县| 蒲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