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公司研發人員占比13.61% 是主板的23倍
截至2019年12月22日,科創板已經正式運行5個月,目前共有67家企業成功登陸科創板。
從市場功能來看,科創板實現了資本市場和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在科創板上市的公司必須具備一定的科技研發“硬實力”,才能符合登陸科創板的標準,具有較高數量的研發人員與高學歷員工,則成為高新技術企業突出科技“硬實力”的重要條件之一。
研發人員占員工比例科創板是主板的23倍
《證券日報》記者綜合東方財富Choice數據及2018年上市公司年報數據發現,67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合計擁有員工77910人,其中研發人員數量為10607人,占比約13.61%;本科及以上學歷員工人數為14162人,占比約18.18%。而主板上市公司合計擁有員工23703648人,其中研發人員數量為139413人,占比約0.59%;本科及以上學歷員工人數為7721166人,占比約32.57%。通過對比可以看出,雖然在本科以上學歷人數占比方面,主板上市公司明顯高于科創板上市公司,但科創板上市公司的研發人員數量占比卻遠遠高于主板上市公司,前者是后者的23.07倍。
對此,知遠投資董事長柳正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科技創新類企業而言,人才的數量以及人員的結構是判斷企業價值的重要因素。
“對于真正的高新技術企業,科技人才的數量與比例是越高越好,國內的科技巨頭,如華為、騰訊、阿里,國外如谷歌、亞馬遜、微軟等公司,科技研發人員占企業員工的比例都非常高。”柳正華分析道。
《證券日報》記者在梳理數據時也注意到,不論是主板公司還是科創板公司,研發人員數量占比較高的企業大部分集中在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及電子設備制造業(按所屬證監會行業分類,下同)。
以科創板為例,2018年年報顯示,15家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上市公司的研發人員數量占員工總數比例約29.87%,本科及以上學歷員工數量占員工總數比例約35.74%;12家電子設備制造業上市公司的兩組數據分別為13.91%和9.24%。
對此,前海龍門資管董事長李映宏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認為,這兩個行業均屬于智力密集型行業,研發是其發展的基礎和核心競爭力,研發人員的組成必然是由高學歷人才組成,由此造成高學歷人才占比較高的必然現實。
研發費用占營收比例科創板是主板的5.31倍
數據顯示,從2019年三季報來看,67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的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百分比約為6.85%,遠遠高于同期3686家主板上市公司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百分比(1.29%)。
對此,私募排排網研究員劉有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科創板上市公司的研發費用,主要與公司所在行業的性質高度相關,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費用會大幅高于傳統行業。雖然研發費用和研發人員在數量上存在一定的關系,但并不存在必然聯系。
李映宏則表示,作為機構投資者,在分析一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的時候,會非常重視高學歷或研發人員的數量以及研發費用在銷售收入中占比等數據,并以此作為“是否值得投資”的重要參考指標。
“表面來看,研發費用支出較大會影響當期利潤,但從長遠來看,研發費用的支出最終會體現一家上市公司的未來發展。根據我們對創業板、中小板和主板相關企業的長期觀察和分析,凡是注重研發、研發人員占比較多或占比較合適、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較高的上市公司,大多數都會展現出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并給投資者帶來良好的投資回報。”李映宏分析稱。
《證券日報》記者在梳理科創板上市公司員工數據時注意到,67家上市企業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的研發人員數量分別為1004人、1333人、10607人,2年內增幅達956.47%。由此可以看出,科創板上市公司最近幾年研發人員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
對此,劉有華分析認為,研發人員數量的逐年遞增,首先與研發崗位的人才需求高度相關,崗位需求對學歷的要求也較高。其次,體現出高科技企業正在逐漸重視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重視研發是科技企業未來發展的一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