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可轉債市場井噴
發行規模創歷史新高
近期,頻頻有轉債發行,12月發行只數已創下歷年月度新高。縱觀全年,可轉債里程碑式擴容,發行規模跨越千億元大關,沖擊2700億元。
在這場轉債擴容盛宴中,中介機構攬入巨額承銷費,投資者也收獲頗豐。
發行規模“一飛沖天”
2019年年末,可轉債供給高峰再現。Wind數據顯示,12月共有32只可轉債發行,創下歷年月度發行數量新高。
不僅是12月,2019年全年可轉債也呈現歷史性擴容。Wind數據顯示,2019年共發行151只可轉債,其中,126只為公開發行。發行規模也“一飛沖天”,接連突破1000億元、2000億元大關,現已發行2695億元,比2018年增長239%,規模遠超以往各年度。
可轉債發行規模大增背后,有銀行補充資本的助力:四只銀行轉債規模就達1360億元。不過,非金融企業發行規模也歷史性地突破1000億元,2019年累計發行1314億元,共有121家企業發行可轉債。
1992年首單轉債試水以來,可轉債開始艱難探索,經歷了一段“莽荒時代”,1997年-2006年,規范可轉債發行的文件經歷從無到有,此后轉債發行步入正軌。
2017年2月,證監會修訂了再融資規則,收緊定增,可轉債融資受到鼓勵。可轉債本身的優勢也凸顯出來:漸進式稀釋股權;作為純債融資成本也遠低于信用債。2017年全年,可轉債發行只數陡增至53只,規模創紀錄地達到950億元。
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支持民營企業發行債券,降低可轉債發行門檻。
相比定增,公開發行可轉債的門檻高出許多,在利潤、ROE、分紅、凈資產、負債余額等方面均有規定。機構人士指出,未來盈利、分紅等條件可能會放松,發行流程或簡化,轉債市場有望進一步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