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銀理財總裁谷凌云:看好資本市場 耕耘科創領域
中信銀行全資子公司信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總裁谷凌云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看好中國資本市場,并將長期耕耘科創領域,挖掘投資機會。
備受關注的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措施已出臺,谷凌云說,應清楚認識到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是有條件、有約束的,監管部門推進資管業務打破剛兌、回歸本源的大目標不變,資管業務改革的初心不變,凈值化轉型是必然方向,必須加快推進存量資產整改。從長遠看,從嚴監管將正向引導整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對于資產管理機構而言,適當性風險將是最核心風險,應加快投資者畫像信息共享平臺等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為行業平穩過渡提供更寬松環境
中國證券報:央行等部門日前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也正式落地。這些資管新規配套舉措、細則落地,對資管行業發展帶來哪些影響?
谷凌云:各機構部分長久期理財資產限時處置完畢存在現實困難,老產品很難在今年底清零。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和企業經營造成沖擊。適當延長資管新規過渡期,是監管部門實事求是地推動資管轉型、穩妥化解防范風險、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為行業平穩過渡提供更為寬松的環境。
此外,《規則》出臺非常及時且總體趨嚴,將銀登中心等“非非標”資產從嚴劃分至非標口徑,擴大非標資產認定范圍,對銀行資管業務整改提出更高要求。從長遠看,從嚴監管、從嚴界定標準化資產,對整個資產管理行業無疑是一種非常正向的引導,既體現了監管的定力,又立足于行業長期健康發展考量。銀行理財將加大直接融資市場參與力度,提升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投資能力,包括利率債、信用債、資產支持證券(ABS)等,增加標準化資產規模和占比。
中國證券報:新冠肺炎疫情為資管行業轉型增加了不確定性,如何看待銀行理財市場的前景?在打破“隱性剛兌”、凈值型產品發行等方面,又面臨哪些阻礙?
谷凌云:銀行理財市場前景廣闊,面臨重要發展機遇。一是在資管新規下,資產管理行業形成更加規范的市場競爭格局。二是銀行理財公司在產品端可發行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在投資端投資范圍更廣,可直接投資股票,非標投資空間較大。三是在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過程中,銀行理財投資標的和金融衍生品品種更加豐富,銀行理財可探索、創新和使用各類金融工具。四是金融開放為國內金融市場帶來更多的市場參與主體、更激烈的競爭環境,有利于銀行理財“引進來、走出去”,學習全球資產管理經驗。
但是,與股票、公募基金、信托等產品的投資者相比,銀行理財的客戶風險偏好相對較低,投資風格更為穩健,投資者教育難以一蹴而就。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金融市場波動變大,理財產品凈值波動幅度也增大,甚至部分凈值型產品出現暫時虧損的現象,導致客戶體驗感變差,凈值型產品銷售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