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抗疫成果顯著 國產新冠疫苗亮相服貿會
國產新冠疫苗、咽拭子采樣機器人、采血機器人……在9月5日-9日舉行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上,多項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術向公眾展示。
“中國要成為貿易大國、貿易強國,不能瘸腿,目前我國貨物貿易規模大,服務貿易相對滯后,要繼續擴大服務領域的對外開放,提升中國服務的競爭力;與此同時,此次疫情對世界貿易沖擊很大,隨著科技發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很多服務貿易提供了條件;此外在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的背景下,我們更要強調包容、發展、互利共贏,希望讓很多國家共享發展成果,所以提供這樣服貿會一個平臺,與進博會、廣交會一起,形成三大平臺三足鼎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國產新冠疫苗亮相
9月5日,《證券日報》記者在服貿會公共衛生防疫展區看到,兩款國產新冠滅活疫苗實物首次面向公眾展示。這兩款疫苗分別來自國藥集團旗下中國生物和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旗下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兩款疫苗均尚未上市,已進入Ⅲ期臨床試驗階段。
在中國生物展臺,除了展示新冠滅活疫苗,還展示了特異性免疫球蛋白、核酸檢測試劑盒等抗疫“明星”產品,不少觀眾前來詢問、拍照。
展臺的工作人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預計最快明年公眾就能打上疫苗,但是具體上市時間還要根據臨床試驗的進展情況,目前價格也還沒有確定。
據介紹,目前,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Ⅲ期臨床試驗全面提速,已經先后在阿聯酋、巴林、秘魯、摩洛哥、阿根廷等多個國家啟動,臨床試驗入組近5萬人。從目前在國內開展Ⅰ/Ⅱ期臨床試驗和緊急使用的數據來看,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的安全性非常好,相關結果也發表在了全球頂級的《JAMA》雜志上。目前中國生物新冠疫苗的年產能為3億劑,二期建設以后產能會更大。
此次疫情中,中國生物實現了多個突破:率先研發出新冠病毒核酸分子檢測試劑,率先提出康復者恢復期血漿療法,率先研制出特異性免疫球蛋白,率先研發出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為疫情防控作出了突出貢獻。
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劉沛誠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公司研發的新冠疫苗Ⅰ/Ⅱ期臨床研究是在國內進行的,目前揭盲結果顯示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全部Ⅱ期試驗預計將于2020年底完成。目前公司正與巴西、印尼等多個國家的合作伙伴積極推進III期臨床研究。
“我們期待著III期臨床研究能夠在今年年底前有階段性的數據,能夠提供給相關國家的藥品審批機構,以決定疫苗能否被批準上市,我們期待在今年年底前能夠被批準上市。”劉沛誠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疫苗何時能上市取決于III期臨床研究進度以及部分國家監管機構對疫苗上市條件的評估。目前尚不確定疫苗會首先在中國或其他國家被批準。
對于新冠疫苗的價格,劉沛誠告訴記者,新冠疫苗需要注射兩劑次,由于III期臨床研究還沒結束,目前無法確定疫苗價格。“不管是面向中國還是面向全球,我們承諾會提供有競爭力的價格。”
據介紹,今年3月底,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啟動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產業化建設項目,25天就完成前期施工手續,100天完成新冠生產車間及其附屬設施建設的“克冠速度”,形成了年產3億劑以上的產能。8月底,科興中維這條全新的新冠疫苗生產線經專家評估和相關部門批準后,已投入使用開始批量生產。
自動化機器人助力科技抗疫
在此次展會上,智能化成為一大亮點,不少最新推出的機器人產品被展示出來。在公共衛生防疫專區,專門展示了科技抗疫案例。
一款咽拭子采樣機器人,引來了不少觀眾圍觀。現場技術人員告訴記者,被采集者坐下后,將下巴放在指定位置上,采樣機器人可以自動識別人的口腔位置,并快速定位,自動進行后續采樣,并自動將樣本放入試管中。在使用過程中,醫生在后端進行操控,全程僅需不到2分鐘。
“使用采樣機器人不僅能夠降低醫護人員的感染風險,還能在大批量的采集現場發揮作用,比如醫院、社區、體育場等場景。除此之外,機器人輔助在力度控制、精度、控制一致性等方面更具有優勢。”工作人員介紹,該款第二代采樣機器人是8月份剛剛推出來的,目前已經在進行科研臨床試驗。咽拭子采樣機器人的方案由鐘南山院士團隊與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沈陽術馳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提出。
在一款自動采血機面前,工作人員向記者演示,只需將手臂伸入機器內,采血機會自動抓針,壓脈并固定手臂,然后通過圖像識別技術自動識別靜脈位置,并自動消毒、穿刺抽血,并將血液注入不同采血管。
該采血機器人由北京邁納士手術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據介紹,這一自動采血過程通過人工智能機器視覺技術、智能交互技術、圖像導航控制技術、多自由度自動穿刺技術等實現。
“通過自動化采血機器人,能夠大量減輕護士工作量,同時保護護士免受采血針刺傷害,并減少交叉感染風險,還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減少被采血者穿刺痛苦。目前精確度能達到95%以上。”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此次疫情中,該機器人已經投入使用。
除了這兩款機器人,還有智能消毒機器人、末端配送機器人、化驗機器人等紛紛亮相展會。這些機器人部分已經在這次疫情中使用,未來還將繼續在其他場景發揮作用。
“眾多前沿的科技成果展示,體現出了科技創新驅動,更是體現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路線。”白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