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正邦集團董事長林印孫:建立生豬產業發展長效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正邦集團董事長林印孫近日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生豬產業發展的長效機制是要建立疫情防控長效機制,健全基層動物防疫體系,建立疫病預警機制,加強生豬生產各個環節的疾病防控。
聚焦農業產業振興
中國證券報:今年兩會,你將提出哪些建議?最關心哪些話題?
林印孫:種豬是生豬產業的“芯片”,不僅事關我國生豬養殖效益,而且事關國家安全。我建議國家科技部、農業農村部,統籌種業“卡脖子”技術攻關工作,對民營企業開展的生豬、玉米、大豆等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項目,給予特殊項目政策支持。
第二個建議關注的是增加林地指標保障農業項目落地的問題。在有的農村地區投資農業項目,既不準占用耕地,又遇到林地指標的制約,致使項目難以落地或者需要繳納林地補償費用,增加用地成本。為了保障在鄉村的農業項目順利落地,建議各省林業部門根據當地國土面積構成的實際情況,適當增加林地預算內供應指標。
第三個建議關注打造頭部企業確保產業鏈穩定的問題。破解“卡脖子”瓶頸,穩定國內產業鏈、暢通國內供應鏈,必須培育我國自己的頭部企業,以支撐、推動、引領產業鏈、供應鏈的順暢運行。我建議國家統籌規劃,集中力量,出臺專門政策,實施產業鏈補鏈固鏈強鏈行動,選擇、培育一批支撐、引領雙循環的重點企業,幫助頭部企業掌握獨門絕技,成為“專精特新”的行業“小巨人”。
第四個建議是獸用抗生素原料藥供應緊張的問題,建議農業農村部加強獸用抗生素原料藥的政策引導;同一工藝生產的原料藥,在對比人用原料標準的前提下,可以將該部分原料藥在人用標準與獸用標準上實現互通;鼓勵創新,進一步開發動物專用抗生素。
加強生豬疾病防控
中國證券報:你認為生豬產業發展的長效機制如何建立?目前生豬產業發展遇到的困難是什么?
林印孫:生豬養殖,主要是多養豬、快養豬的問題。養好豬首要解決的是生豬的疫病防控,特別是2018年以來,非洲豬瘟嚴重影響了我國的生豬養殖。我認為,生豬產業發展的長效機制就是要建立疫情防控長效機制,健全基層動物防疫體系,建立疫病預警機制,加強生豬生產各個環節的疾病防控。
比如,建立市場預警機制,加大生豬生產的檢測,隨時分析、判斷市場變化。同時,要立足于生豬生產的轉型升級,提高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水平,提高養殖企業效益,實現良性循環;重點扶持大型生豬養殖企業,加大補貼力度,提高市場供給能力。
中國證券報:生豬養殖行業是否有信貸支持傾斜?目前融資環境如何?
林印孫:2020年我提交了《關于給予養殖骨干企業特殊融資政策,以便帶動中小戶發展,促進盡快達成保產保供的建議》。建議金融機構盡量滿足養殖骨干企業的貸款需要;政府財政主導的相關基金,如菜籃子基金、農業基金等,優先支持養殖骨干企業發展;放寬農業上市公司融資條件,以解決養殖骨干企業融資難、融資不足的問題。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進行了答復,給出了切實可行的處理意見。
就正邦來說,2020年我們享受了疫情防控專項再貸款政策。7月份,九江銀行與正邦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達成江西首筆能繁母豬抵押貸款業務。與平時企業用房產或者其他不動產作為抵押物不同,此筆貸款的抵押物為7200頭活體生母豬,授信金額為5000萬元。此外,2020年3月初,正邦成功發行2020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疫情防控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