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湖南財信金控集團董事長胡賀波:鼓勵私募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財信金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胡賀波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是解決各類“卡脖子”技術問題、暢通國內大循環、塑造我國在國際大循環中主動地位的關鍵。
“國際成功實踐表明,科技自主創新離不開與之相適配的融資體系支持,需要充分發揮直接融資與科技創新資金需求適配性更強的特點,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尤其是加快發展具有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獨特機制的股權融資,加大私募股權基金對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以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提高創新資本形成能力。”胡賀波建議,為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提高創新資本形成能力,要鼓勵私募股權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
胡賀波指出,目前我國私募股權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比重偏低,主要表現在:私募股權基金投早比重不足一成;私募股權基金投小比例不足三成;私募股權基金投科技比重僅兩成左右。
“私募股權基金主要投資于企業的種子期、起步期、擴張期和成熟期。國內私募股權基金普遍熱衷于投資偏后期的pre-ipo項目,比如,2019年投資于起步期、擴張期和成熟期的資金占比近九成,而投資于種子期的比重不足8%;在私募股權基金中,偏重于投資初創型企業的創業投資基金,如2019年投資于種子期的項目數量比重在20%左右,遠低于國際上40%以上的水平。”胡賀波說。
胡賀波表示,受風險偏好和企業資信等因素影響,近年來私募股權基金投資中小企業的金額占比持續偏低,且有下降跡象,如由2017年的29.1%降至2019年的27.7%,不足三成。此外,受近年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影響,私募股權基金投資風格更趨穩健,投資方向主要集中于相對“剛需”的傳統行業,如2019年投資于房地產、資本品、交通運輸等領域的金額占比達到41%,而投資于計算機、半導體、生物醫藥等高科技行業的比重僅23%,遠低于國際上42%的水平。
胡賀波建議,政府引導基金應發揮牽引帶動作用,加大對私募股權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稅收減免力度,鼓勵養老金、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參與私募股權投資三個方面。
“我建議強化政府引導基金投向管理,充分發揮其投早、投小、投科技的牽引帶動作用。一是設置投早、投小、投科技最低比例紅線;二是擴大天使引導基金、創投引導基金在政府引導基金的比重;三是政府出資要做‘劣后’,在資金遭遇風險時,優先償付風險;獲得收益時,在其他社會資本之后支付,且讓利于社會資本。”胡賀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