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北大荒集團董事長王守聰:建設糧食收儲和現代物流體系 保障糧食安全
“北大荒集團建設糧食收儲和現代物流體系,是實現糧食主產區與消費者有效銜接的關鍵舉措,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必然要求。在金融機構鼎力支持下,集團多元融資結構已經形成,當前融資環境處于歷史最好水平!比珖舜蟠、北大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守聰3月9日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農業生產存在三個矛盾
中國證券報:今年全國兩會你提出了哪些建議?關心哪些話題?
王守聰:我提出了兩個建議,《關于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推進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的建議》以及《關于構建糧食收儲和現代物流體系的建議》。
當前,中國農業生產存在三個矛盾,分別為土地分戶生產與統籌經營、供給數量剛性與質量均質化、安全供給與農戶收入之間的矛盾。建議大力發展智慧農業、農業區域綜合服務,構建農業專業化、標準化、社會化、企業化服務體系,構建新型雙層經營體制,化解供求沖突、價格沖突和主體沖突。
建立區域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方面,整合農業上下游全產業鏈產業資源,通過實現農業投入品的“統供”、農產品的“統銷”和全過程的數字農服的“統管”,為農民提供一站式服務。打破行政區域和空間界限,設立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輻射帶動周邊規;a,通過土地托管、技術承包、專業化服務等形式,推進農業規;N植。線上線下相互協作,全力打造數字農服,推進農業產業網絡社會化協同,降低邊際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國際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對我國的影響較大。北大荒集團建設糧食收儲和現代物流體系,與世界四大糧商爭奪話語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下一步,北大荒將通過建設糧食收儲和現代物流體系,穩定糧食產業鏈供應鏈。完善現代糧食物流的運作模式,建立糧食現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加強現代糧食物流市場體系的主體鏈建設。建立“基地+產業公司”的模式,建立各市場主體利益聯結機制,強化大宗農產品“收儲+物流+交易”的一體化模式。加大糧食儲運設施建設投資。
守護糧食安全
中國證券報:作為我國的“北大倉”,北大荒如何守好“糧袋子”?
王守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要從多個方面考慮;A設施能力方面,高標準農田建設、水利建設是最基礎的保障。此外,還有加強科技創新和隊伍建設,提升抗災減災能力、綜合服務能力、供應保障能力并加強烘干、倉儲、加工、運銷體系建設。
農業的根本出路要靠科技。種子是農業芯片,是最核心的問題,要實現“育繁推一體化”。發展智慧農業是新一輪農業科技革命的必然趨勢,要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此外,要做好科技服務。
中國證券報:北大荒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的三江平原,如何促進黑土地保護?
王守聰:重點推進工程與生物、農機與農藝、用地與養地相結合,形成能復制、可推廣的技術路線與模式,全力做好黑土耕地保護工作。
2021年,集團農作物秸稈還田面積將達到4200萬畝,深松整地面積要達到900萬畝以上。實施秸稈還田,有利于恢復土壤團粒結構,改善土壤板結性狀。集團推廣以機具為載體、以深松為基礎、少耕為原則、培肥地力為核心,翻、松、靶、卡相結合的土壤耕作制度。
在綠色生產方面,集團在12個農場開展綠色農藥示范工作,對高效低用量藥劑、新型藥劑應用及新型助劑應用等技術和措施進行重點示范;在10個農場開展有機肥生產與示范推廣工作,促進畜禽糞便就地肥料化利用。開展農藥、肥料包裝物、農用殘膜回收處理,回收率穩定在91%以上。
形成多元融資結構
中國證券報:目前融資環境如何?如何理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王守聰:在金融機構鼎力支持下,北大荒集團的多元融資結構已經形成,新型產品組合不斷應用,具備較強抗御金融風險的能力。
北大荒集團與30多家銀行建立了合作關系,授信規模充足,集團發展所需金融支持能夠得到保障。隨著數字農服信息平臺建設推廣,銀行與種植戶搭建了對接橋梁,信息不對稱問題逐步破解,種植戶此前融資難、融資繁、融資貴的問題得以解決,金融機構的支持進一步增強。
龍頭企業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至關重要,依托龍頭企業建設現代化專業化生產基地,推廣“產業公司+基地”一體化運營體制和“龍頭+基地+金融”“企業+基地+保險+期貨”等模式,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同時,積極培育以合作社、股份經營、股份合作經營、模擬股份經營等主體,規范經營行為,促進規模經營。
中國證券報: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方面有哪些心得?存在哪些困難?
王守聰:農業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礎和支撐。北大荒集團作為全國現代化大農業的排頭兵,代表中國農業的先進生產力,率先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領航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首先,要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其次,要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立足建設大基地,做強大企業,構建大產業,堅持市場導向。第三,要加快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抓好黑土耕地保護和利用,全面推進清潔農業生產。第四,要加快科技創新與應用。第五,要完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盡管北大荒集團農業發展形勢良好,但仍處于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的爬坡階段,存在物質裝備建設不夠完善、產業結構不合理、科技創新和轉化能力不足、農業技術服務能力弱化、專業化服務機制尚未形成、管理者市場化思維不強、農場的經營主體功能不清晰、大企業和大基地利益聯結不緊密等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