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信集團總經理奚國華:優化金融服務 助力科技創新
全國政協委員、中信集團總經理奚國華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十四五”時期,中信集團將著力打造先進智造板塊和先進材料板塊,在戰略性和前沿性創新領域加大投入,全面推動企業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此外,中信集團正積極推進金控公司設立和內部管控優化方案,將在年內完成金控公司申請設立。
為科技創新提供有針對性金融服務方案
中國證券報: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金融如何更好地發揮助力科技自立自強的作用?
奚國華:我在今年的提案中提到,我國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任重道遠,金融資源配置質量和效率還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融資難問題在科技創新企業,特別是中小型及民營科技創新企業表現得尤為突出。所以,服務科技創新,關鍵要提供有針對性的創新解決方案,重點要圍繞知識產權融資打造金融創新體系,不斷創新融資方式和增加金融服務供給。
針對科創企業輕資產、高風險、高成長等特點,在融資過程中面臨知識產權評估難、質押難、處置難等突出問題,應率先針對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發明、專利、許可等知識產權進行質押,積極擴大知識產權質押類貸款規模。多類型金融機構應聯合起來,探索對知識產權進行價值評估、股權投資、債權融資、信貸融資、資產交易等綜合服務業務模式,發展知識產權交易市場,提升科技要素流通與定價效率。
對商業銀行與科創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導致信貸放貸期限較短、利率較高等問題,應鼓勵商業銀行發揮數據科技力量,加速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與國家級、省市級大數據平臺合作,合規打通政府管理和社會應用數據壁壘,形成企業精準畫像。
對在科創企業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的VC/PE行業缺乏資金來源、退出渠道單一等問題,應擴大VC/PE機構資金來源,吸納更多長線投資者參與,比如政府引導基金、險資、信托、養老金等長線投資者,鼓勵大型國有企業繼續積極出資參與優質科技創新投資基金,并鼓勵內部創新,在考核機制上提高容錯度和考核期限。在監管方面,監管機構應堅持“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的市場化監管思路,加快推行全市場注冊制,保持制度連續性,穩定市場各方預期,進一步提升股權融資市場化水平。
中國證券報:在解決關鍵領域“卡脖子”等問題方面,中信集團有哪些具體實踐和規劃?
奚國華:實業板塊特別是制造業板塊是我們的特色和優勢,已形成較強研發能力和濃厚創新氛圍,掌握了一批自主知識產權和科研成果,具備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的堅實基礎。“十四五”時期,中信集團將著力打造先進智造板塊和先進材料板塊,在戰略性和前沿性創新領域加大投入,全面推動企業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當好保障產業鏈和供應鏈安全的“排頭兵”。一是著眼于產業鏈薄弱環節,梳理“卡脖子”技術清單,力爭攻克更多“卡脖子”技術;二是健全完善科技創新機制,加大研發投入,設立專項資金和專項獎勵;三是把握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中歐投資協定等帶來的新機遇,加強國際產業鏈安全合作,在參與國際大循環中提升產業鏈競爭力。
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中國證券報:中信集團金融板塊是如何更好地服務實體業務板塊發展的?如何激發金融與實體之間的良性互動、產融協同?
奚國華: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中信集團形成了金融與實業并舉的發展格局,積極推動金融與產業協同、金融協同和產業協同,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特別是在2020年,我們成立集團協同委員會,在37個地區成立協同委區域分會,加強對協同的統籌,使協同成為集團新的價值增長點,更好地滿足客戶多樣化和綜合化需求。
中信集團將進一步發揮綜合優勢,深化融融協同和產融協同,推動綜合金融、先進智造、先進材料、新消費和新型城鎮化等五大板塊共享客戶和渠道等資源,加強板塊之間的相互支持,共建“卡脖子”領域產業投資平臺,推動擴大內需,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中國證券報:中信集團提出打造“數字中信”的目標。在數字化智能化建設中,中信集團的重點目標和具體操作路徑是什么?
奚國華:數字技術加速產業變革,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已成為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中信集團將數字化作為高質量發展重要驅動力,在智慧金融、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智慧水務、智慧育種等領域培育出一批示范項目。
2021年,我們將堅持“數字化創新”,加快推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探索金融科技創新,打造工業互聯網標桿項目,培育數字化領軍企業。把握5G時代發展機遇,構筑云計算、大數據、AI的生態系統。發揮好綜合優勢,加快建設“一個中信、一個客戶”協同共享平臺。大力建設“數字中信”,致力于成為一家科技型卓越企業集團。
年內完成金控公司申請設立
中國證券報:中信集團正在整合旗下所有金融類資產,成立金融控股平臺公司,請詳細介紹一下具體進展。
奚國華: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金融機構要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本分。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金融發展將更加注重防范資金空轉,嚴控風險,杜絕“偽創新”,服務實體經濟。在此過程中,金融監管部門將完善風險抵御機制,壓實各方責任,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目前,對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仍在不斷探索,在《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出臺后,相關企業需提交準入申請。預計央行在年內會頒發第一批金控公司牌照,也將針對金控公司資本充足、并表管理、關聯交易等監管問題出臺細則。在金融科技監管方面,要按照統一監管的原則,適度監管并出臺相關細則,確保金融創新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
《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的實施是完善我國金融業宏觀審慎管理、防范系統性風險重要舉措,有助于推動金控公司開展有益創新,滿足多元化和便捷化的金融需求,也有助于優化金融供給,為實體經濟提供更高質量和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
中信集團正積極推進金控設立和內部管控優化方案、實施路徑,將在今年內完成金控公司申請設立工作。我們將通過設立金控平臺,按照“一個中信,一個客戶”原則,提高金融科技實力,提升金融風險防控能力,加大融融、產融協同力度,為實體經濟提供綜合金融解決方案。我們有信心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控公司,將其發展成為集團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服務國家戰略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