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內需潛力 推進高水平開放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更好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也提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對此,網民表示,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進入新發展階段,要擴大內需,推進高水平開放,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繼續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注入更多動力。
網民“葉輔靖”表示,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符合歷史邏輯,順乎時代潮流。我國在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要把握“十四五”時期對外開放的新趨勢,多管齊下,通過擴大開放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
網民“遲福林”建議,要把擴大內需作為推進高水平開放的基本導向,實現內外市場聯通、要素資源共享,構建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他指出,堅持推進以內需為導向的高水平開放,不僅能有效釋放14億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潛力,而且有利于全球共享中國市場;不僅有利于推動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將對疫情沖擊下的世界經濟復蘇產生重要影響;不僅有利于中國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市場化改革,而且有利于全球分享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紅利。
網民“文斌”認為,進入新發展階段需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應建設有利于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健全和完善有利于放寬市場準入、提高開放水平的法律法規體系,建立和完善風險防控體制機制。
還有網民表示,高水平擴內需促開放暢循環,既要加強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又要把握工作著力點。在加快暢通經濟循環方面,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疏通堵點、補齊短板,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突出產業鏈供應鏈循環暢通,實施高效流通體系建設工程。在全面釋放消費潛力方面,要推進消費品工業“品質革命”,以優質產品和服務激發消費需求升級。
(記者 廖冰清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