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加快推進自貿港建設 培育企業投資興業樂土
12月29日,由中國證券報、海口市人民政府、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聯合主辦的“2022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海口市舉行。眼下,海南正加快推進自貿港建設,不斷加大“請進來”“走出去”力度,持續抓好洽談項目“全生命周期”跟蹤服務,圍繞企業所需開展政策研究,成為企業投資興業的樂土,并成為論壇上熱議的話題。
其中,海南正大力支持企業在瓊設立區域總部基地,并受到參會上市公司的高度關注。論壇上,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主旨演講中透露,目前,海南正在抓緊研究出臺總部基地建設政策服務體系的具體規定。明年上半年,海南總部基地建設會有初步的突破。
遲福林表示,充分利用地區優勢以及自貿港開放優勢是總部基地建設的關鍵要素。只要把握全局,發揮自貿港突出優勢,海南就可以在打造總部基地上有所作為。打造總部基地要把自貿港政策歸納梳理,形成不同目標企業的組合,吸引各類企業來海南發展。隨著針對性強、吸引力強的政策舉措加快制定,相信明年上半年海南有望落地一批總部企業。
“總部經濟”是海南現代服務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其中,海口成為海南大力發展“總部經濟”的縮影。海口國際投資促進局副局長邢穎在論壇上表示,2018年1月1日(含)以后在海口市設立或遷入海口市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綜合型(區域型)總部、高成長型總部、國際組織(機構)地區總部,最高獎金額度為2000萬元;給予落戶獎勵、辦公用房補貼、經營貢獻獎勵、人才激勵、集聚區獎勵、培育獎勵6個方面支持。目前,海口總部企業已經達到40家,占全省的70.5%。
作為海南產業重鎮,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目光投向了海口。據邢穎介紹,海南三分之一的工業集中在海口,70%的高新技術企業總部落地海口。自貿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以來,企業家們用腳投票,加快在海口投資置業。2021年,海口實際利用外資25.66億美元,同比增長48.93%,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二;新增企業(含外資企業)94934戶,同比增長57.03%,占全省的54.35%;新增外資企業1179戶,同比增長64.21%,占全省的58.66%。截至2021年底,海口企業總數290593戶,占全省的51.41%。其中,外資企業3475戶,占全省的55.44%。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臺,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來瓊創業、興業。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例,海南及海口陸續出臺政策,加快和保障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其中,海口明確對首次通過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一次性獎勵50萬元。再次通過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一次性獎勵10萬元;對在海口注冊的高新技術企業,在滬深交易所(含科創板)上市的,給予1500萬元獎勵。重點支持集成電路產業、信息技術產業、大健康產業、智能制造產業、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根據實繳注冊資本、地方財力貢獻、固定資產投資額、業務經營成果等維度進行獎勵。
以金融業為例。邢穎表示,中央鼓勵海南發展互聯網金融、海洋金融、跨境金融等創新金融,支持國際投資者參與本地金融要素市場交易。在海口新設立的法人金融機構實繳注冊資本額度給予200萬元至1.3億元階梯式獎勵,如是外資金融機構、中外合資金融機構,再額外增加10%獎勵資金。2022年,海口還印發了促進基金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吸引公募基金集聚發展,獎勵最高不超過6600萬元;鼓勵獨立基金銷售機構落戶,最高獎勵500萬元;吸引私募基金機構落戶,最高一次性落地獎勵2萬元;為基金機構落地提供一站式服務;吸引“高精尖”金融人才落戶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