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研究中心副主任鄭東華:央企ESG工作應處理好三個層面關系
12月29日,國資委研究中心副主任鄭東華在2022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論壇上表示,中央企業ESG工作取得了不小成績,但今后面臨的挑戰也很大,建議處理好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經營發展和防范風險、內強質地和對外宣傳三個層面的關系。
在處理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的關系方面,鄭東華認為,公益性企業的外延不宜過寬,否則就會限制企業的發展。對于企業社會責任應當有一個清晰的界定,不能把企業主動履行的社會責任和政府部門為提高運作效率而委托給企業的事項混為一談。企業主動履行的社會責任成本由企業承擔,政府部門委托企業承擔的事項應當由第三方評估后給予成本補償,收支兩條線。無論對公益性企業還是對競爭性企業都應如此,為其減壓、減負,使其輕裝快步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在處理經營發展和防范風險的關系方面,鄭東華強調,無論是中央企業還是其他類型的企業,必須適應人類社會應對環境、社會和治理的問題挑戰,主動調整經營發展戰略,積極減排降碳、依法合規經營、回應利益相關者關切,這樣才能跟得上高質量發展的步伐,實現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在處理內強質地和對外宣傳的關系方面,鄭東華表示,ESG信息披露的質量根本上取決于企業ESG工作本身的質量,要防止“一搞ESG就靈”的思想。ESG需要企業大量投入,關鍵是要把握其轉變發展方式、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本質,既不能搞“運動式ESG”,也不能借口其標準不統一、體系有瑕疵而不轉變發展方式,把ESG工作僅僅停留在表面宣傳上。
鄭東華介紹,近年來,中央企業積極貫徹和踐行新發展理念,加快綠色轉型、履行社會責任、完善公司治理,將ESG納入經營發展戰略,更加注重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取得了一系列良好成效。
例如在綠色轉型發展方面,據統計,2016年至2020年五年間,中央企業關閉退出鋼鐵產能1644萬噸、煤炭產能1.19億噸,整合煤炭資源2.4億噸,提前完成去產能總體目標任務。2012年以來,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5%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累計降低26.2%。其中,中央企業2021年萬元產值綜合能耗比2012年下降約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