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碼新材料和環保業務 推進市場化機制改革 實探中國化學工程集團 改革創新催生的“化學反應”
5月的山城重慶,陽光明媚,百花盛開。在長壽區,中化學華陸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派繁忙景象,一張張潔白的硅基納米氣凝膠復合材料陸續下線;在長江上游最大的江心島廣陽島(廣陽灣)智創生態城,中化學生態環境有限公司正圍繞長江一級支流苦竹溪開展一場生態修復和景觀提升的長江大保護工程……
近日,中國證券報記者走進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位于重慶的兩家下屬公司,透過華陸新材的實業突破和生態環境公司環保業務的高速發展,見證了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改革創新所催生的“化學反應”。
打造“兩商” 多元業務繪新篇
來到華陸新材公司大廳展臺,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手持高溫噴火槍,用1300攝氏度的火焰,對準僅有1厘米的氣凝膠復合氈的一面進行灼燒,用手去摸另一面卻并不燙手。
這就是被譽為“改變世界的神奇材料”——氣凝膠復合材料,可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建筑領域、城市熱網系統、新能源汽車行業、航空航天和日常消費等領域。
近年來,中國化學工程集團積極發展實業新材料業務,華陸新材便是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子公司華陸工程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踐行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兩商”(即加快打造工業工程領域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高端化學品和先進材料供應商)布局,聚焦基礎戰略性前沿新材料領域,投資成立的氣凝膠新材料研發生產銷售企業。
“目前,華陸新材已成為我國氣凝膠氈產能最高、規模領先、技術領先、產品領先、自動化程度領先的示范企業。”華陸新材總經理徐妥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華陸新材將分三期規劃投資建設年產30萬立方米硅基納米氣凝膠復合材料生產基地,一期項目建成投產以來,企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
記者來到位于長江上游最大的江心島廣陽島(廣陽灣)智創生態城,遠遠看到,在苦竹溪生態修復項目施工現場,攪拌機、吊車正繁忙而有序地工作著。
“作為長江大保護重點項目,苦竹溪項目正如火如荼展開,該項目的實施將為助力長江大保護等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實踐、加快打造中國化學工程集團生態環保板塊作出重要貢獻。”生態環境公司總經理盧召義介紹。
作為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唯一以環保產業為主營業務的二級企業,生態環境公司以生態環保工程和環保產業“雙輪驅動”為戰略定位,圍繞“雙碳”加速環保產實業布局。兩年間,生態環境公司實施了超過30個生態環保工程和實業項目,涵蓋生態環保各個細分領域。“當今環保和雙碳經濟正高速發展,生態環保企業也迎來發展黃金期。”盧召義表示,公司將繼續加大工業固危廢資源化和工業污水等環保產業投資力度,爭取用兩到三年時間,使環保業務運營性收入和利潤占公司總收入和利潤的50%以上,力爭三年內使收入突破50億元,五年內突破百億元。
作為化工領域的“國家隊”,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在做大做強主業的同時,在化工新材料、綠色環保等領域攻關拔寨,形成了多元化業務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實現了轉型升級跨越式發展。
發力混改 匯聚發展新動能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混改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公司全方位改革的新局面。”華陸公司黨委副書記劉曉紅表示,華陸公司與萬華化學混改完成后,形成了“央企品牌+民營機制+員工活力”的新優勢。2022年,華陸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凈利潤,分別較混改前增長63.3%、169.6%、172.7%,混改以來連續2年分紅不低于投資額的15%。
中國化學工程集團自2019年起,啟動了內部混改試點,確立了6家混改試點單位,并完成30家二三級企業混改,共引入外部資本約46億元。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為企業發展提供充裕的資金保障。
作為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混改試點單位之一,華陸公司從自身出發,兩級聯動推進混改。子公司層面,引入外部資本合資新設公司并探索核心骨干員工跟投。
“華陸新材設立之初,就按照混合所有制模式設立股權結構,由華陸公司控股,設立了員工跟投平臺,引入產業基金和戰略投資方,在充分考慮公司可持續發展和各股東方的優勢特點的基礎上形成了多元股權結構。”徐妥夫表示,各股東方優勢互補,為華陸新材提供強有力的發展支撐。從2020年9月公司設立到2022年2月裝置投產,僅用了一年零五個月時間,公司便在2022年投產首年實現新簽合同額1.89億元。
本級公司層面,華陸公司成功引入萬華化學作為戰略投資者,同步審慎開展骨干員工持股。“混改后,華陸公司與萬華化學強強聯合快速形成產業鏈優勢互補。目前,雙方聯合總投資20多億元的電池專用化學品、含氟材料系列產品項目已經進入建設實施階段。華陸公司‘技術+’特色實業戰略落地再加速,第二增長曲線加速形成。”劉曉紅稱。
此外,作為中國化學工程集團首批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二級企業,生態環境公司自2020年9月組建以來,創新實施職業經理人制度,通過市場化引入職業經理人團隊,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歷經兩年初創期努力,公司實現了‘從無到有、從零到一、由弱漸強’的良好發展態勢。”盧召義表示,預計今年公司完成新簽合同額50多億元,預計實現收入20億元至25億元,預計實現利潤8000萬元至1億元。可以說,生態環境公司已經走上了良性的快速發展之路。
深化改革激活了發展“一池春水”,自上而下、從里到外的活力在中國化學工程集團釋放涌流,不斷匯聚成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更強動能。
創新機制 驅動內生新活力
股權變革帶來了質的變化,釋放出源源不斷的改革發展紅利。
“現在員工都能以企業主人和股東的心態積極參與公司管理,員工的主動性顯著提升,特別是骨干員工積極主動獻言獻策推著公司走,主動參與到公司的戰略制定、市場開發、生產經營、風險防控等重大事項中來。”盧召義表示,通過改革將集團的利益與員工的利益進行深度綁定,建立起了共謀發展、共享成果、共擔風險的激勵約束機制,極大激發了骨干員工干事創業熱情。
觀念一變天地寬。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打出一套市場化體制機制的“組合拳”,激活了集團上下內生動能。
為進一步調動和激發骨干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中國化學工程集團運用中長期激勵政策,5家混改企業1000余名核心骨干員工持股出資約4.3億元,13家創新領域實業投資項目及新設企業1900余名核心骨干員工跟投超7.2億元。同時,扎實推進股份公司限制性股票股權激勵,向485名核心管理、技術骨干授予限制性股票5996萬股,授予價格為4.81元/股。
生態環境公司深化“以混促改”,創新搭建了骨干員工持股平臺。
“兩年多來,我們實現了員工持股平臺的搭建和有效運轉,企業活力顯著提升。”盧召義介紹,公司集團持股85%,公司員工持股15%。目前共有員工合伙人41人,其中公司高管以上10人持股64.7%;中層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干31人持股35.3%,且認繳金額不低于其年收入的50%。
為深入實施三項制度改革,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搬走了“鐵交椅”,砸掉了“鐵飯碗”,打破了“大鍋飯”,真正實現了機構層級能升能降、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薪酬能高能低。
“公司上下實行工資分配與考核強掛鉤,總部同職級收入最大相差2倍,所屬企業負責人年度薪酬水平最大相差達7倍。”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戰略規劃部部長、改革辦公室主任王庚柱表示。
以華陸公司為例,公司全面建立360度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和差異化薪酬體系,2022年公司中層干部正職收入差距達2倍以上,中層干部副職收入差距約4倍,普通員工收入差距近14倍,有效拉開了薪酬差距。
“二級企業搞不好就變成三級企業,三級企業搞不好就銷號,新員工實現100%公開招聘,市場化退出員工近5800人。不僅如此,集團10家所屬企業21名正職、18名副職干部因業績不達標、履職不力被免職、降職或責令辭職。”王庚柱表示,近年來,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兩級企業總部人員編制壓減15%,三級分子公司壓減33%。
“公司以能力論收入、以結果論成績,對于年度考核結果達不到70%紅線指標的人員,將面臨降職降薪或市場化退出。”盧召義表示。
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令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實現了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67億元、利潤總額17.3億元、凈利潤14.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6%、31.1%、36.1%,實現了首季“開門紅”。
乘風破浪潮頭立,揚帆起航正當時。當下,中國化學工程集團的改革正在向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推進,全力以赴推進世界一流企業建設,在新的征程上繼續創造新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