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加力 貨幣政策空間足
1月12日,人民銀行發布2023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023年全國社會融資規模增加35.59萬億元,同比多增3.41萬億元;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22.75萬億元,同比多增1.31萬億元。
專家認為,數據表明2023年金融市場保持平穩運行,流動性合理充裕,信貸結構持續優化,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政策持續發力。
貸款投放保持力度
報告顯示,2023年12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17萬億元,同比少增2401億元。
專家表示,2023年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較上年同期略有少增,主要受上年同期基數影響。2022年12月為應對疫情度峰,金融系統主動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導致基數較高。絕對量上,當月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繼續超過1萬億元,符合此前業內人士普遍預期。
“考慮到地方化債、不良處置等因素影響,2023年12月信貸支持力度實際上比數據展現的更大。”上述專家說,前期發行了1萬多億元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資債券后,部分地方對存量貸款進行了置換,加上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過程中,不良資產剝離處置的體量也不低,貸款投放能保持當前增長勢頭,力度實屬不小。
在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的同時,2023年人民銀行加大力度推動貸款平穩增長。2023年中期借貸便利(MLF)逐月保持超額續做,全年累計新增超過2.5萬億元,有力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支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多次釋放信號要加強信貸均衡投放,2023年四季度貸款波動明顯收斂。
加強民企金融服務
分部門看,2023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住戶貸款增加4.33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78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55萬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7.91萬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1928億元。
企業貸款方面,加強民企金融服務是人民銀行過去一年的重頭戲,除了多次召開金融機構座談會強調“一視同仁”理念,還在2023年11月聯合下發《關于強化金融支持舉措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進一步完善金融支持民企的頂層設計。據了解,民企信貸資源投入加大,2023年1月至11月私人控股企業貸款增加3.8億元,同比多增1萬億元。
關于科創、綠色等新動能支持方面,2023年科技創新再貸款4000億元額度全部使用完畢,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合計增加4251億元。專精特新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同比增速均高于全部貸款增速5個百分點以上。2023年三季度末,綠色貸款余額28.6萬億元,自2020年提出“30·60”目標以來已翻番。
此外,抵押補充貸款(PSL)加量助力“三大工程”建設。人民銀行披露,2023年新增PSL額度5000億元,其中12月發放3500億元。結合人民銀行此前表態,本輪PSL重啟主要是為保障房、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中長期低成本資金支持,2024年開年將有效帶動形成實物量,助力穩投資和穩增長。
貨幣政策“以我為主”
專家表示,總體看,2023年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信貸總量保持較快增長,在高基數基礎上繼續保持同比多增,較好滿足了實體經濟的有效信貸需求。
“2023年M2、社會融資規模、貸款增速均保持在10%左右的相對高位,為經濟持續整體好轉營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
多家大型銀行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2023年人民銀行兩度降準,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合計0.5個百分點,累計釋放流動性超1萬億元,為銀行提供了長期穩定的低成本資金。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預計,在宏觀調控政策顯效、經濟內生動力修復及新動能加快形成背景下,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有望進一步鞏固,這將為企業和居民信心帶來支撐,從而帶動金融數據走強。
“即使碰到超預期的挑戰和變化,中國貨幣政策仍然有充足的空間。”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分析,從外部環境看,目前主要經濟體加息周期接近尾聲,實際利率已接近經濟增速的限制性水平,國內外利差的邊際變化將趨緩,人民幣匯率壓力將減輕,這為我國貨幣政策“以我為主”拓展了更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