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機構連續五個月增持人民幣債券
中央結算公司、上海清算所2月2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1月末,境外機構持有境內人民幣債券托管量3.87萬億元,環比增加2028億元。這是自2023年9月以來,境外機構連續第五個月增持人民幣債券。1月末,境外機構持有上海清算所托管的債券6478億元,單月新增1188億元。
專家表示,上述數據充分表明在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向好、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經濟內生動力顯著增強背景下,境外機構以實際行動擴大對人民幣債券資產配置規模,投資意愿較高。
凈買入趨勢不改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2023年10月以來,境外機構明顯加大買入中國債券力度,其中2023年11月凈買入和增持規模均創歷史紀錄。2023年第四季度,境外機構成交量39747億元,凈買入7993億元,較2023年第三季度增加333%,高于2023年前三季度累計凈買入規模;日均成交652億元,日均凈買入131億元。2024年以來,境外機構凈買入趨勢不改,成交量有所擴大,1月境外機構凈買入2921億元。
境外機構選擇投資境外債券市場,本質上取決于哪國債券收益率和收益的確定性更高。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在計算投資收益時,除了債券名義收益率,還應考慮匯兌損益、資金成本等,當然也離不開對投資債券所在國經濟、金融環境等方面的分析。
“海外資金持續流入我國,反映出其對我國經濟的樂觀積極態度。”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境外投資者根據其資產配置策略、交易策略的不同,投資大類資產類型存在差異,但海外資金流入境內,無論投資股票、債券或其他境內人民幣資產,都充分反映出其對人民幣以及我國經濟的信心。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認為,隨著國內經濟逐步恢復,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為境外機構配置人民幣金融資產提供了足夠的安全邊際。特別是美聯儲加息周期臨近尾聲,美債收益率回落,對沖匯率風險后人民幣債券收益更高,也進一步增強了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
債市開放穩步推進
債券市場高質量對外開放的穩步推進,也進一步增強了對境外機構的內生吸引力。
“我國債券市場高質量對外開放穩步推進,境外投資者在我國債券市場可開展業務種類日趨多元化,有利于進一步提高人民幣債券的投資吸引力。”溫彬說。
今年1月,人民銀行發布《關于進一步支持境外機構投資者開展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回購業務的公告(征求意見稿)》。管濤認為,這將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通過債券回購業務開展流動性管理,以及支持“債券通”北向合作項下的人民幣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券納入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合資格抵押品名單,穩步擴大中國債券市場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
市場機構普遍認為,銀行間債券回購業務的進一步開放,與已先后落地的“債券通”“互換通”等機制相互促進、協同發展,是中國金融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里程碑,有助于滿足境外機構日益增長的投融資需求,以及對豐富流動性管理工具的現實需要。
增持料延續
業內人士表示,往后看,境外機構將持續增加人民幣資產配置,這也有利于促進我國跨境資本有序流動和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境外機構凈買入人民幣資產的力度將延續。溫彬表示,一方面,國內貨幣政策空間有望打開,經濟基本面向好也有利于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減少投資人民幣資產的匯率風險;另一方面,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有利于推動增量資金進入市場。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持續深化,支持境外機構通過債券回購、互換等融資、對沖風險,將提升對投資人民幣債券吸引力。
此外,從中美利差角度看,明明表示,去年年底以來,海外主要國家經濟數據開始回落,通脹壓力有所減輕,市場普遍預期今年海外主要國家央行將開始降息。受此影響,中美利率倒掛問題逐步緩和,將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債券對海外投資者的吸引力,預計未來境外機構增持人民幣債券的態勢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