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協同促消費 經濟持續向好有支撐
近期公布的系列數據顯示,消費增速呈回升趨勢;一攬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促消費、惠民生成為政策發力重點。專家認為,宏觀政策在改善居民收入預期、激發消費潛能等方面還有發力空間。隨著存量政策和一攬子增量政策持續發力顯效,四季度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具備足夠的支撐。
各類政策齊出
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2%,比上月加快1.1個百分點;國慶節假期期間,國內出游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5.9%,出游花費增長6.3%,出行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長7.9%;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作用下,前三季度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4.4%……一系列高頻數據顯示,消費增速呈現回升態勢。
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近期,各類消費數據增速的回升不是偶然的,是以舊換新政策、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進一步加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政策有效激發了消費潛力。“有關部門7月專門下發《關于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安排3000億元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新’政策的落實,各地也加快出臺了一些細則。9月,這些政策對當月的消費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說。
貨幣政策方面,存量房貸利率批量調整工作已完成,可有效減輕購房者房貸負擔,促進消費市場發展。人民銀行此前介紹,此次利率調整總體上能節省利息支出約1500億元,惠及數千萬戶家庭。此外,人民銀行創設兩個支持資本市場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力促資本市場回暖向好。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連平分析,上述政策的出臺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資本市場明顯改善、房地產市場銷售邊際好轉。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回暖,無論對于居民財產性收入的恢復還是社會預期的改善均有積極作用,有助于提升消費意愿和能力。
此外,著眼于提升整體消費能力,財政政策加大對重點群體的支持保障力度,包括向困難群眾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針對學生群體加大獎優助困力度等。
激發居民消費意愿
專家認為,擴內需促消費仍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點,宏觀政策還有發力空間。
“當前,國內經濟正處于結構升級轉型階段。在這一階段,以往的投資驅動模式較難帶來顯著的經濟增長效果,消費在促進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的過程中可發揮更大作用。”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宏觀經濟政策正轉向消費與投資并重,更加重視消費。這既是我國經濟增長驅動力量發生變化后的必然選擇,也將進一步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促進宏觀經濟回升向好。
他建議,應進一步挖掘有效內需,采取更多有力措施擴大消費需求,努力實現經濟的供需平衡。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機構加大對促消費、擴內需的服務力度。此外,還應采取更多政策措施,激發居民消費意愿。
“消費市場的穩健增長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供需兩端協同推進。”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盛松成看來,在需求端,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精準施策,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強消費信心;在供給端,需要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豐富消費供給,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只有當供需兩端形成良性互動,消費市場才能逐步企穩并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日前表示,財政部將繼續堅持精準施策、靶向發力,優化基礎性政策機制安排,改善居民收入預期,激發消費潛能;用好專項資金、貸款貼息等工具,完善商貿流通體系,改善消費環境;發揮政府債券牽引作用,帶動有效投資,擴大國內需求。
發展活力將進一步釋放
專家預計,一攬子增量政策落地見效,有望推動消費增長提速。
“四季度,隨著政策逐漸落地,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上升幅度或超過1個百分點,對年末GDP增長形成重要支撐。”天風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宋雪濤認為,四季度內需對經濟的支撐作用有望增強,消費可能成為推動經濟企穩的重要抓手。
連平認為,近期出臺的一攬子增量政策將進一步緩解有效需求不足所帶來的影響。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第一拉動力”地位將不斷鞏固。此外,一系列政策舉措真正顯效的時間可能會在明年上半年,將對消費形成持續支撐作用。綜合考慮,在今年消費增速較低的基礎上,明年消費有望呈現恢復性加快增長態勢。
沈建光預計,財政、貨幣和房地產相關利好政策仍將陸續落地,特別是中央財政加杠桿的安排值得期待,可能在刺激消費方面進一步發力。隨著政策進一步發力和經濟基本面的好轉,居民收入將有所提升,疊加股市走強和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帶來的財富效應,我國消費的拐點或已顯現。
“下一步,政策的支撐效應會加速顯現。比如,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對消費的拉動作用逐步釋放,政府投資的帶動作用更好發揮,出口也能保持較強韌性。”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存量政策和一攬子增量政策持續發力顯效,發展的活力和動力將進一步釋放,四季度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有足夠的支撐,預計全年能夠較好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