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國銀保監會黨校副校長、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正局級監事陳偉鋼:多管齊下打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卡點、堵點、痛點
12月24日,原中國銀保監會黨校副校長、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正局級監事陳偉鋼在中國證券報主辦的“適應低利率環境 謀篇高質量發展——2024銀行業財富管理論壇”上表示,當前,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實踐中,存在融資門檻高、融資渠道有限、信息不對稱、風控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應通過降低政策門檻、優化服務流程、拓寬融資渠道、加強信用體系建設等方式,打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卡點、堵點、痛點。
做好五篇大文章是金融工作主旋律
陳偉鋼認為,在今后的若干年中,金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做好五篇大文章是金融工作的主旋律。不過,當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實踐中仍存在卡點、堵點、痛點。
陳偉鋼表示,目前中小微企業存在融資門檻高、融資渠道有限等卡點。由于受到規模、信用記錄、抵押物等方面的限制,許多中小微企業難以達到金融機構的融資門檻,即便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盈利能力,也難以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同時,盡管我國金融市場不斷發展,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仍然有限,除了銀行貸款外,其他融資方式如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等門檻較高,且相關市場發育尚不成熟。
陳偉鋼進一步表示,金融機構與中小微企業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金融機構難以全面了解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和風險狀況,導致貸款審批流程繁瑣、效率低下。同時,部分金融機構在風控機制方面存在不足,難以有效識別和控制中小微企業的貸款風險。這導致金融機構在貸款審批時更加謹慎,進一步加劇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我國信用體系建設尚不完善,中小微企業的信用信息難以被金融機構全面獲取和評估。這導致金融機構在貸款審批時更加依賴傳統的抵押和擔保方式,限制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和規模。”陳偉鋼說。
拓寬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
針對上述卡點、堵點、痛點,陳偉鋼建議,通過降低政策門檻、優化服務流程、拓寬融資渠道、加強信用體系建設等方式,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陳偉鋼認為,后續應降低政策門檻,優化中小微企業融資流程,讓金融服務更貼近實體經濟,讓金融入口更加順暢;降低政策門檻、簡化服務流程,確保政策能夠真正落地并惠及中小微企業。
陳偉鋼表示,應進一步拓寬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鼓勵金融機構創新融資產品和服務方式,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多元化融資渠道;同時,推動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等市場的發展,降低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
陳偉鋼還建議,應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完善中小微企業的信用信息收集和評估機制,提高金融機構對中小微企業的信用評價能力,讓信用變得更有價值;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