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提升國際金融中心服務能級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上海市第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1月15日上午在上海世博中心開幕。上海市市長龔正作政府工作報告。根據政府工作報告,預計2024年上海市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城市經濟規模進入了5萬億元以上的新階段。2025年上海經濟增長目標為5%左右。
龔正表示,做好今年工作,要聚焦建設“五個中心”重要使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沖擊,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擴大內需,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2025年,上海還將提升國際金融中心服務能級;高質量推進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建設,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應用行動。
創新策源能力實現新突破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8萬元、增長4.1%左右。2024年,上海居民消費價格與上年基本持平,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4.2%左右。
上海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規模達到1.8萬億元。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4%左右,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提高到57.9件。
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在滬實施,上海創新策源能力實現新突破。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上海實施新一輪科技成果轉化行動方案,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5200.7億元、增長7.2%,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5萬家。
健全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投入機制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綜合各方面因素,建議2025年上海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上海市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5%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以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左右。
產業方面,龔正表示,要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深入實施三大先導產業新一輪“上海方案”,優化集成電路產業空間布局,全鏈條加速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高地建設,培育壯大低空經濟、大飛機、新能源汽車、智能終端、海洋裝備、空間信息、機器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健全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投入機制。
“要聚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加快塑造產業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要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圍繞細胞基因治療、腦機接口、6G、量子計算、聚變能源等戰略前沿領域,強化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帶動性研究布局。”龔正說。
全方位大力度推進首創性改革
展望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上海要強化“五個中心”建設的整體效應、平臺效應、放大效應和輻射效應,全方位大力度推進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政策和制度體系。具體來看,一是要增強國際經濟中心核心功能;二是要提升國際金融中心服務能級;三是要推動國際貿易中心提質升級;四是要提升國際航運中心資源配置能力;五是要強化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策源功能。
具體到金融領域,過去一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再提速。根據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配合中央金融管理部門發布“科創板八條”,實施“浦江之光”行動升級版,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成立,股交中心專精特新專板開板運營。吸引各類金融機構在滬展業興業,持牌金融機構增加到1782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海區域中心落地。綠色金融服務平臺上線運行,普惠小微貸款余額達到1.3萬億元、增長15%。
2025年上海將提升國際金融中心服務能級。完善防風險、強監管、促發展制度機制,健全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豐富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產品服務供給。高質量推進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建設,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應用行動。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優化人民幣離岸交易、跨境貿易結算和海外融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