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All in AI” 讓未來出行“夢想照進現實”
在廣州黃埔區的小鵬汽車工廠,身高1.78米的人形機器人“Iron”正在“實習”,不僅能搬運一些物品,還能嘗試擰螺絲;一輛輛搭載智駕系統的小鵬汽車自動駛入小鵬汽車辦公園區,精準完成泊車;在番禺區,小鵬的飛行汽車正在測試區域內進行低空飛行測試。這些充滿未來感的場景,正在小鵬汽車上演。
“低空經濟”在去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后,今年再次被提及。同時,今年3月5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到具身智能,進一步彰顯出國家對以低空經濟、具身智能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重視。
“作為一家新質生產力的實體企業,在AI技術浪潮的推動下,小鵬汽車致力把‘未來的出行愿景’變為現實,包括實現汽車無人駕駛,人形機器人變得越來越聰明,飛行汽車在AI賦能下更加安全。”全國人大代表、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小鵬汽車自研的人形機器人Iron正在工廠實習 公司供圖
從“弄潮”移動互聯網到“All in AI”
“過去30年,技術大發展,我有幸參與并見證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巨大變革。如今,一個全新的AI時代正在到來。”何小鵬感慨道。
20年前,何小鵬創辦UC優視,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弄潮兒”;10年前,他投身新能源汽車領域,再次站在了產業變革的前沿。如今,何小鵬帶領小鵬汽車“All in AI”,意在打造面向全球的AI汽車公司。
從移動互聯網到新能源汽車再到AI,何小鵬的創業歷程充滿了“變”與“不變”:變的是賽道,不變的是他對科技創新的執著追求和對未來趨勢的敏銳洞察。
30年前,當何小鵬進入華南理工大學時,已有校友創辦了TCL、創維、康佳等知名企業,他一度懷疑自己是否錯過了創業的黃金時代。
然而,年輕的何小鵬堅信“機會永遠在腳下”。2004年,何小鵬敏銳地抓住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機遇,開啟了第一次創業,創辦了UC優視,推出UC瀏覽器。2014年,UC優視被阿里收購。此后,何小鵬將目光投向正在興起的新能源汽車領域,開啟第二次創業。
何小鵬回憶道,盡管當時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僅為千分之幾,但他堅定認為,智能化是汽車產業未來的趨勢,小鵬汽車的目標就是打造一輛“智能+電動”的汽車。不止是何小鵬,從2014年開始,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等具有互聯網基因的創業者,也紛紛投身新能源汽車行業。他們看中的正是“軟件定義汽車”趨勢的巨大機遇。
“造車”之路充滿荊棘。小鵬汽車的第一臺車上市并不順利,為了打造一臺真正的智能汽車,不得不“回爐重造”,為此多交了4億多元的“學費”。2022年,新車上市遇冷,交付量下滑,公司一度“命懸一線”。不過,小鵬汽車成立的第一個十年(2014-2024年),正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歌猛進的十年,小鵬汽車抓住機遇實現在美股和港股上市。
在AI浪潮席卷千行百業時,何小鵬判斷,汽車智能化的浪潮,可能要比新能源的浪潮更迅猛。“未來,一定是智能化給汽車帶來顛覆性的改變,AI變革也會驅動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走向新階段。”
因此,何小鵬決定不斷加大AI領域的投入。“目前,小鵬汽車有六七個團隊都在做與AI強相關的工作。”何小鵬對記者表示。2025年,小鵬汽車和其生態企業小鵬匯天計劃在AI領域的單項投入預計達45億元,占總研發投入比例超過50%。
2024年8月27日,在小鵬汽車成立十周年的活動上,何小鵬提出了公司的新目標:“未來10年,我們要把小鵬汽車打造成一家全球領先的AI汽車公司,實現產品、商業、組織與全球化全方位領先,探索未來出行新生態。”
從“助手”到“基礎設施”
在何小鵬眼里,AI究竟意味著什么?
“目前,AI對于不同的行業和人,帶來的影響是不一樣的。”何小鵬認為,對于像小鵬汽車這樣的汽車科技企業而言,AI帶來的變革是迅猛而深遠的。
何小鵬不僅將AI視為提升效率、革新管理的工具,更將其視為推動企業創新和未來出行的核心驅動力。
“近一年來,AI越來越多地走進我的生活。比如,每天上班,只需通過語音指令喚醒智能駕駛功能,說出‘導航到公司’,車輛就會自動駛向公司,全程幾乎無需人工接管。”何小鵬說。
在辦公區,小鵬汽車新上崗了一位名為“Iron”的全員AI助理,能夠自動生成會議紀要、預處理電子公文等。“我每天要批很多的電子OA公文,以前都要點進去看,現在Iron會幫我篩選過濾,標注出需要仔細看的公文,極大地節約了時間。”
何小鵬不僅自己深度擁抱AI,他還提倡全員使用AI,探索AI覆蓋更多業務場景。2025年春節后,何小鵬發布全員信倡導告別PPT,用AI整頓無效會議、倡導云文檔線上協同、差旅智能降本等。
“AI不僅提升了效率,還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專注于創新。”何小鵬透露,在目前公司內部編程和測試代碼的工作中,AI已經承擔了20%多的工作。
正是果敢擁抱AI,讓小鵬汽車在造車新勢力里有了鮮明標簽,即“技術+智駕”,走“軟件+硬件”的全棧自研道路。近年來,從自研AI大模型到AI智駕、從自研AI芯片到AI天璣座艙系統,小鵬汽車力爭打造自動駕駛技術生態“護城河”。
何小鵬認為,AI的發展浪潮將比移動互聯網更大、持續時間更長。“沒有人能打敗趨勢”。
在他看來,AI時代到來前的階段可以被視為“軟件時代”——即人類通過已知的規則編寫程序,讓機器自動執行。而在進入AI時代后,規則不再依賴于人為設定,而是通過數據的訓練和學習自動生成。AI技術將變得更加聰明和靈活。
“所以,我們會看到自動駕駛正在加速到來,人形機器人已經走進工廠,可能5-15年后就會進入家庭,代替人類洗衣服、刷碗。”何小鵬說。
何小鵬認為,下一代汽車需要與AI有更多的結合,從新能源汽車變成了AI汽車。“在AI汽車上,硬件應作為標配,軟件則應免費提供。這意味著智能駕駛不再是一項額外的增值服務,而是汽車必備的基礎能力。”
他強調,AI能力將成為未來汽車行業競爭的核心要素,是企業生存的關鍵。
從長遠來看,何小鵬認為,AI將會從“助手”變成為社會的“基礎設施”,就像水電煤一樣,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小鵬汽車正在打造的AI汽車、AI飛行汽車、AI機器人、AI芯片、AIOS(天璣智艙)等,更像是在構建一個以AI為核心的未來出行生態的基礎設施。
從愿景到現實
“作為一家科技公司,我們希望去創新,也堅信很多高質量的發展離不開長期的慢投入和穩定創新,所以11年前我們就啟動了飛行汽車研發、5年前切入人形機器人賽道。”何小鵬表示,過去十年,小鵬汽車在研發和制造領域的投入超過了500億元。
如果實現自動駕駛是小鵬汽車在AI浪潮下的近期目標,那么人形機器人和飛行汽車則代表了其對未來的長遠布局。
談及為何布局人形機器人時,何小鵬表示,主要基于兩點考量:首先,作為一家深耕AI汽車領域的企業,小鵬汽車在研發中發現,機器人的技術與AI汽車約有70%的相似度,這為布局機器人領域奠定了堅實基礎。其次,汽車將進化為無人駕駛汽車,越來越像機器人。因而,汽車公司必然會轉型為“機器人汽車公司”或“機器人與汽車深度耦合的公司”。
今年,小鵬汽車自研的人形機器人Iron,計劃走向小鵬工廠更多崗位,并初步開始試行商用。
在何小鵬看來,隨著人形機器人從“動起來”到真正“用起來”的跨越式發展,其應用領域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廣闊前景,甚至在未來5-20年,有望成為與新能源汽車具備同樣潛力的藍海賽道。
在低空經濟方面,目前,位于廣州開發區的小鵬匯天飛行汽車智造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該基地用于生產分體式飛行汽車“陸地航母”的飛行器部分,預計將于今年第四季度竣工并投入生產。
小鵬汽車的分體式飛行汽車,自去年11月首飛以來,已收到近4000臺的訂單,預計將于2026年第二季度交付。該飛行汽車計劃年銷量1萬臺。“如果我們達到這一銷量目標,就意味著我們成功開辟了一個全新的賽道,推動低空經濟真正走向千家萬戶。”何小鵬說。
在何小鵬的構想中,未來出行方式將被徹底改變:“城市出行用自動駕駛汽車、省內出行用飛行汽車、最后一公里用人形機器人。”
這一充滿科幻的愿景,在AI的推動下,終將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