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佛山市市長白濤:從“制造雨林”到“智能矩陣” 全力“再造一個新佛山”
全國人大代表、佛山市市長 白濤
眾多的專業鎮威名赫赫,無數的制造品牌馳譽全國,民營經營主體超過165萬戶……作為萬億GDP城市、民營經濟大市,佛山有很多亮眼的名牌,而厚實的制造業始終是佛山不變的底色。如今,這座制造業大市正在加速邁向“智造強市”。
“佛山正以‘二次創業’的奮斗姿態,向著‘再造一個新佛山’的目標砥礪奮進。”全國人大代表、佛山市市長白濤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佛山將堅持制造業當家不動搖,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布局“三箭齊發”,推動新舊動能共同發力、穩健轉換。
佛山文華公園 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供圖
智改數轉 推進“佛山制造”煥新升級
佛山,這座以制造業為根基的城市,正在勾勒數字經濟時代“智造矩陣”的新圖景。
2025年1月,國務院批復《佛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明確佛山的核心功能定位為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承載地。“這體現了國家對佛山制造業的肯定和寄望。”白濤說。
制造業是佛山的名片,如何讓這張“金字招牌”在數字時代變得更新更亮,是佛山近年來孜孜求索、深入實踐的一大主題。
其中的著力點是以最大力度鞏固傳統優勢產業。傳統產業是佛山制造業的基本盤,佛山以數字化轉型為主攻方向,以“智改數轉”重塑生產效能,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向智能化轉型升級。目前,佛山實施數字化轉型的規上工業企業超7400家,占比超72%,轉型后企業生產效率平均提升16%,成本降低17%,降本增效成效明顯。
“智改數轉”的一大抓手就是人工智能。佛山的做法是,高度重視人工智能技術在政務領域的應用,圍繞算力、算法、數據等核心要素,開辟數字政府領域、特色產業領域通用人工智能等一批示范場景。這使得其數字政府均衡化發展水平大幅提升,數字政府改革建設能力處于廣東省第一梯隊。
“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推進‘人工智能+制造’融合發展,建好用好廣東省首個地市級人工智能應用賦能中心平臺,在家電、家具、陶瓷、紡織等行業構建特色化‘AI+’應用場景,促進企業降本增效。”白濤說。
目前,佛山涌現出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AI+”應用場景。比如,海天味業通過AI大模型實現供應鏈智能優化,推動醬油釀造全過程數智化管理,產品訂單交付周期縮短38%以上,利潤規模增長4倍,實現生產效率和品質保障大幅提升,獲評全球首個醬油釀造領域“燈塔工廠”。
未來,佛山將立足自身優勢,進一步提升算力、算法、數據全流程全要素保障,以機器人等終端產品智能化為“切口”加速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持續深化制造業“智改數轉”,積極構筑共建、共享、共贏的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生態。同時,佛山將大力實施“AI+數字政府”行動,繼續深化人工智能技術在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領域的應用,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加快數字化人才隊伍建設,賦能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
四鏈融合 助力新興產業集群化發展
要擦亮制造業這張“金字招牌”,離不開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未來產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抓產業創新,要守牢實體經濟這個根基,堅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開辟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新賽道并重。”白濤說,“佛山將向增量要動能,加速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同時,向變量要未來,精準切入未來產業賽道。”
如果說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是“老樹發新芽”,那么,發展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就是“新樹生強枝”。
在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方面,佛山向增量要動能。立足自身產業基礎優勢,佛山堅持把壯大新興產業作為優化產業結構的關鍵,找準“沿鏈經濟”切入點,以應用型科技創新為導向,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重點支持創新平臺緊扣產業需求開展創新研究,有效推動一批新興產業實現集群化發展。設立總規模200億元的新動能產業基金,高標準建設佛北戰新產業園等載體,近三年新招引制造業項目超8900億元。其中,新興產業項目占比52%,新型儲能、新型電力系統裝備、工業機器人、醫藥健康等新興產業加快組鏈成群、跨越發展。目前,在美的、隆深、大族等龍頭企業帶動下,佛山已形成“核心零部件—機器人本體—系統集成”機器人產業鏈,匯聚相關企業超3000家,入選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在精準切入未來產業賽道方面,佛山向變量要未來。“佛山高度重視未來產業的規劃布局和持續投入,精挑細選一批產業‘種子’,不斷開辟高質量發展新領域新賽道。”白濤介紹,如在氫能領域,佛山從零起步,自2009年引進第一家氫能企業以來,目前已經集聚企業機構超170家,實現了氫能“制、儲、運、加、用”全鏈條布局,仙湖實驗室成功突破氫復合動力和氨氫融合零碳內燃機核心技術,去年全球首條陶瓷工業氨氫零碳燃燒技術示范量產線已經在企業投產。
“未來,我們將持續主動發現新賽道,科學布局綠色氫能、智能機器人等未來產業,搶占產業發展戰略制高點。”白濤表示。
站在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前沿,佛山正以“四鏈融合”為密鑰,在粵港澳大灣區坐標系中解碼中國式現代化產業變革的終極算法。
二次創業 全力以赴“再造一個新佛山”
佛山,這座GDP超1.3萬億的經濟名城,正以“二次創業”的決絕姿態,在產業轉型的深水區破繭重生。
2024年,佛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361.9億元,同比增長1.3%。2025年,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佛山正全力以赴“再造一個新佛山”。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支持。白濤向記者介紹,近年來,佛山始終把推動科技產業與金融深度融合作為重要抓手,利用好資本市場各類工具,通過服務中小企業融資,推動企業上市、并購等措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2024年底,佛山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規模分別達到2.99萬億元和2.12萬億元,分別增長8.7%、6.1%。
著力完善政策措施,構建中小企業良好融資生態。佛山積極引導金融資源重點投向制造業當家、科技創新、“百千萬工程”等領域,持續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比如,大力支持工業企業轉型升級,出臺“數字貸”“工業技改貸”等十余項政策幫助中小微企業融資。2024年底,全市制造業貸款余額超3300億元,增長6.8%,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增長14.1%。同時,大力推動金融業集聚發展,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作為廣東省唯一的省級金融后臺服務基地,2007年成立以來已累計引進項目近2000個,投資規模近3000億元。
利用境內外兩個市場,拓寬企業股改上市發展“新空間”。佛山大力實施上市企業倍增計劃,引導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過去一年,支持企業用好境外資本市場,助力美的、米高等公司成功實現港股上市。其中,美的集團實現“A+H”二次上市。搶抓北交所擴容重大機遇,推動勝業電氣成功登陸北交所。目前,佛山市境內外上市公司累計達到83家,總市值約1.2萬億元,位居全省地級市首位。
運用資本賦能產業發展,優化完善產業布局。佛山搶抓新“國九條”“并購六條”政策機遇,通過出臺政策、加強宣講、設立基金等方式,營造良好的產業并購生態。比如,專門出臺支持企業并購政策,對企業首次并購獎勵、并購貸款貼息、中介費用補貼等給予最高400萬元扶持。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下,2024年佛山市企業瀚藍環境成功收購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粵豐環保,大大提升固廢處理業務規模;順控集團成功收購廣東世運電路科技,進軍汽車和AI電路板研發生產領域。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佛山依托自身產業基礎、營商環境等優勢,積極探索招商引資新打法。2024年,佛山市共簽約引進1億元或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910個,簽約投資總額4091.96億元。2025年1-2月,佛山市共簽約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22個,簽約投資總額721.14億元,實現了招商引資“開門紅”,并為“再造一個新佛山”提供了堅實支撐。
同舟共濟揚帆起,乘風破浪萬里航。
接下來,佛山將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厚植產業發展生態,突出錯位發展,鞏固傳統產業家底,推動傳統產業固鏈強鏈、戰略性新興產業延鏈補鏈、未來產業建鏈升鏈,加快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
站在蒼翠的西樵山上眺望,滔滔西江波飛浪涌,藍天白云、綿延山脈與繁華都市交相輝映,層出不窮的高樓大廈改寫著天際線,一個更加現代更加美麗的新佛山呼之欲出。
資料鏈接|佛山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
佛山依托毗鄰港澳、承東啟西的“地利”優勢,與港澳血緣相親、人文相通的“人和”優勢,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與灣區城市合作日益緊密。
2025年佛山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4年,佛山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持把大灣區建設作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抓緊做實,持續拓展高質量發展空間。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獲立項批復,佛山沙堤機場啟用全球首個模塊化建設的航站樓,廣湛高鐵佛山站開工建設,廣佛南環城際開通運營,廣佛大橋一期主線建成,互聯互通更加緊密。新制定“灣區標準”18項,新獲得“灣區認證”證書25張,在廣東省率先開展粵港碳標簽互認工作。布設香港“跨境通辦”自助服務機及“智方便”自助登記站,41項特色服務進駐“灣事通”平臺。佛山綜合保稅區通過預驗收。佛山國際陸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封關運作,鹽田國際內陸港(官窯)揭牌。外貿碼頭實現“大灣區組合港”“灣區一港通”通關新模式全覆蓋,進出口物流效率提升60%。
接下來,佛山將錨定“一點兩地”全新定位,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參與新階段大灣區建設。
一是促進基礎設施“硬聯通”,加快融入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佛山將陸海空“三箭齊發”,提速珠肇高鐵、深南高鐵、廣佛西環等項目,爭取廣湛高鐵年底開通,加快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推廣“大灣區組合港”“灣區一港通”通關新模式,推動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建設;推進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全面動工,助力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
二是促進規則機制“軟聯通”,積極推動大灣區市場一體化建設。今年,佛山將圍繞制造業當家、培育新質生產力等工作,加快先進標準體系建設,進一步拓寬“灣區標準”“灣區認證”。同時,持續深化與香港科技大學的科創合作、與澳門中醫藥協同創新和產業化合作,做深做實港科大(佛山)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加快推動建設香港(佛山)科創轉化合作區、順德粵港澳協同發展合作區等合作平臺,推動大灣區市場一體化建設。
三是促進人文交流“心聯通”,攜手共繪大灣區和諧同心圓。佛山將繼續瞄準民生融合關鍵點,緊抓港澳長者北上養老機遇,鼓勵更多養老機構加入“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用好佛山港澳青年創業孵化基地,擴大職稱和職業資格認可范圍,支持港澳人才在佛山就業創業;積極開展武術、美食、影視、旅游等交流合作,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