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車間建在貧困村上 五糧液精準扶貧輸血更造血
10月19日,在群山環繞的四川省宜賓市興文縣共樂鎮毛村,村民們正聚在一起觀看“壩壩電影”,首部以精準扶貧為題材的電影《十八洞村》在這里舉行公益巡映。熒幕上相似的場景、人物和感人的脫貧故事,讓村民易方蓉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光明前景。她說,電影很給人提氣,看后對脫貧更有信心,別的貧苦戶都能脫貧,自己更要加油干。
毛村村民正在觀看露天電影《十八洞村》
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是《十八洞村》的聯合出品方,毛村是五糧液精準扶貧對口幫扶點之一。除了送來精神食糧,五糧液建設的“扶貧車間”已經在毛村開工運行,整潔明亮的小車間里,工人們正坐在縫紉機前加工一批酒品包裝件。村里的貧困戶易方蓉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她家有四個孩子正在上學,不能出遠門打工,只能靠種糧食和打零工,每年收入不到兩萬塊錢。在這里她每個月至少能掙到1800元,全家脫貧近在眼前。
毛村村民正在五糧液建設的“扶貧車間”加緊生產
據毛村第一書記郭素彬介紹,車間目前一共有18位工人,其中14人來自毛村的貧困戶。五糧液捐贈縫紉設備33臺,并與車間達成訂單加工協議,派2名專業培訓師對村民進行技能培訓,培訓一人、就業一人。“人均月收入在1800-3000元之間,一年收入至少能超過18000元。按照脫貧標準,1人就業就能實現1個4口之家的脫貧。”郭素彬說,“毛村貧困的主要原因在于沒有產業,扶貧車間建在村上,訂單不用愁,補齊了這個最大短板。隨著村民技能的提高,將來還可以加工運動服、棉衣等比較復雜的訂單,收入還將進一步提升。”
目前,五糧液已捐贈300臺套縫紉設備,在興文縣12個村啟動建設“扶貧車間”,已有5個正式投入運營,第一批訂單3000件棉衣、10萬件五糧液包裝內袋生產正在加緊生產。“扶貧車間是五糧液精準扶貧興文縣的產業扶貧創新措施之一。”興文縣扶貧移民局局長羅光潔說,村集體提供廠房等基礎設施,五糧液提供技術支持、管理支持和訂單支持,組織周邊婦女統一參加培訓后,在家門口靈活就業、就近就業,既照顧了家庭,又能打工掙錢。目前,這一舉措已在全縣迅速復制推廣,將帶動500名婦女人均增收2萬元。
據了解,近年來五糧液在開展危房改建、結對幫扶、提供釀酒崗位等扶貧工作外,更加注重發揮自身產業、資金等優勢,扎實推進產業扶貧,加快扶貧方式由“輸血”向“造血”轉變,創造性地開展了“定點投放崗位”“訂單收購糧食”“建設扶貧車間”等扶貧新模式,幫助群眾穩定就業、就近就業、靈活就業,帶動群眾增收脫貧,為幫扶貧困地區全面打贏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