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18倍vs大幅下降 消費金融公司業績火與冰
截至目前,逾半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披露了2019年業績。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這些公司凈利潤增速之分化令人咋舌:有的增長超1800%,也有的大幅下降,可謂冰火兩重天。
展望2020年,專家和業內人士稱,危中有機,但不確定性較大,以往單純依靠流量驅動的增長模式難以為繼,消費金融公司的風控能力、戰略定力、科技能力等將成未來發展的關鍵驅動力。
業績兩極分化加劇
截至目前,在25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已有15家亮出2019年“成績單”。數據顯示,招聯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2019年凈利潤分列前五位。目前,招聯消費金融以14.66億元的凈利潤暫列第一,同比增長17%;107.4億元的營業收入也是行業首位,同比增長54.4%。
在增速方面,長銀五八消費金融成為了一匹“黑馬”,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7.12億元,同比增長565%;凈利潤2.1億元,同比增長1809%。
與此同時,多家消費金融公司2019年凈利潤負增長,蘇寧消費金融和晉商消費金融2019年分別實現凈利潤0.1億元和0.52億元,較上年分別負增長77.69%和36.30%。另外,華融消費金融稅前利潤為凈虧損2.631億元。此外,中銀消費金融和蘇寧消費金融營業收入分別較上年負增長14.71%和40.72%。
在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薛洪言看來,2019年是消費金融行業的轉折之年,行業增速經歷了2017年的爆發式向上爬坡增長、2018年的高位穩定增長,已開始步入緩慢增長期。受疫情影響,2020年消費金融行業正面臨更大沖擊,從而讓行業發展前景陷入較大不確定性。面對宏觀經濟層面和細分產業層面的不確定性,不加選擇、不加甄別的高增長潛藏著很大風險,消費金融行業此前單純依靠流量驅動的增長模式變得不合時宜。疫情之后,消費貸借款人也出現兩極分化,優質借款人借款需求萎縮,傾向于多儲蓄、少貸款;而資金鏈緊張的借款人,尤其是多頭借貸的借款人,借款需求高漲,但大概率用于借新還舊,風險較高。如何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保持業務規模適度增長,成為金融機構面臨的重要挑戰。
對于2020年一季度的業績情況,多位消費金融公司高管對中國證券報記者坦言,疫情對盈利造成負面沖擊已是既定事實,但也有結構性增加。
馬上消費金融創始人兼CEO趙國慶表示,首先,交易量整體是減少的,但也有結構性機會。例如,老百姓總是要有消費的,隨著線下向線上遷移,“到家服務”這一類是增加的,生鮮、日用百貨類需求增加,線上也是增加的。
中郵消費金融相關負責人也稱,疫情影響下,勢必會對較依賴場景運營的消費金融企業帶來一定影響,消費金融機構的業務開拓、風險控制與管理能力方面會受到挑戰。不過,通過擴容線上場景,將沖抵一部分線下場景的消極影響。
資產質量壓力“山大”
頭部機構的不良貸款數據也顯示出行業面臨的壓力。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末,捷信消費金融不良貸款率為3.60%,撥備覆蓋率為150%。截至2019年6月末,招聯消費金融不良貸款率為2.08%,撥備覆蓋率為204.42%;馬上消費金融不良貸款率為3.00%,撥備覆蓋率為171.93%。
今年一季度疫情更加劇了消費金融公司的資產質量管理壓力。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認為,當前消費金融公司的不良率總體可控,未來一段時間資產質量壓力客觀存在。一方面要加強管理,另一方面要運用多種渠道加強核銷。
海爾消費金融相關負責人稱,今年一季度疫情對資產質量帶來兩方面影響:一是部分用戶出現還款困難,其已為這類用戶申請了延期還款等政策;二是調整資產投放結構,增加優質資產的投放占比,2月中下旬其資產質量明顯好轉。
中郵消費金融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資產質量處于正常范圍內,但在疫情防控優先的基礎上,采取了智能催收機器人電話提醒、短信提醒、人工遠程VPN電話提醒等組合模式開展貸后催收工作,并根據地方政府復工復產的安排,有序恢復現場人工催收,“為方便客戶還款,通過公司官網、中郵錢包APP、官方微信、在線智能客服等多渠道發布自助還款操作指引,引導客戶通過官方渠道自行辦理還款業務。”
ABS與增資料成關鍵詞
多方聯手力促居民消費復蘇,消費金融亦是重要的支撐力量。專家預計資本金補充、通過發行ABS等盤活存量,將成為消費金融公司2020年的關鍵詞。
馬上金融今年首期ABS近日成功發行,其中優先A檔規模12.68億元,獲2.9倍超額認購,優先B檔規模1.28億元,獲2.4倍超額認購。趙國慶稱,未來馬上金融會更重視ABS這一發行渠道在優化資金結構、降低融資成本方面的作用,推動ABS發行的常態化。
多家消費金融公司高管亦對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正積極準備ABS發行相關工作,并擇機推出。海爾消費金融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ABS市場持牌金融機構的參與度會越來越高,積極準備通過資產證券化、聯合信貸等創新融資方式,優化資金結構,提高整體經營效率,持續提升流動性水平,進一步降低資金成本。”
薛洪言預計,消費金融公司2020年將通過密集增資、發行金融債、ABS等為業務發展儲備“彈藥”。不過,籌集資金相對容易,更大的挑戰是資產端的布局,即如何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保持業務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