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銀行副行長陳錦光:加快渠道戰略升級 賦能財富管理未來
中證網訊(記者 王方圓)“渠道能力的探索與建設,必將升級財富管理的內涵,重塑財富管理的邊界,賦能財富管理的未來。”11月20日,由中國證券報主辦的“2021中國證券報銀行業財富管理論壇”在上海舉行。興業銀行副行長陳錦光受邀參加論壇并作主旨發言時表示。
進入新發展階段,隨著金融供給側改革深化,居民快速積累的個人財富、旺盛的金融資產投資需求和豐富的資管產品形成共振,國內財富管理方興未艾,到去年底,中國個人財富資產已達205萬億元,預計到2025年總體規模有望突破330萬億元。“銀行作為金融業的支柱,是財富管理的重要參與者之一,財富管理已成為銀行業轉型發展的新抓手、新引擎,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陳錦光說。
在他看來,一方面,2019年中國居民金融資產占比僅為20%左右,與國際上發達國家水平相比,我國居民的金融資產配置占比有望持續提高。另一方面,財富管理成為維護客戶的重要渠道,為商業銀行帶來直接的手續費和傭金收入,也為其他業務的滲透提供了切入點。因此,財富管理作為中間業務,具有資本占用小、風險水平低、客戶粘性強、經營收益穩定等明顯優勢,必將成為國內銀行轉型發展的必爭之地。
與證券、基金、金融科技公司等競爭者相比,商業銀行具有賬戶、渠道、客群三大相對優勢。尤其是銀行渠道作為財富管理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是連接資產端與負債端的樞紐、發揮資產配置功能的關鍵,更是實現多業務交互綜合發展的中堅力量。“銀行應不斷探索并加強財富管理渠道能力建設,重塑財富管理的邊界,賦能財富管理的未來。”陳錦光指出。
一是“賣方”向“買方”思維的轉變。從海外經驗來看,“買方投顧”模式是以客戶為中心的最佳實踐,國內自開放基金投顧業務試點以來,試點效果已經初步顯現。商業銀行應將客戶視為自身的核心資源,將自身目標最優化與客戶利益最大化相融合。
二是打造開放式的產品精選超市。突破以預期收益型產品為主的單一產品體系,通過加大第三方產品引入和甄選,以敏銳且全面的產品發覺能力、規范的第三方產品考察引入能力、財富管理與資管的協同能力,打造開放式精選產品平臺,滿足客戶多元化金融需求。
三是主動融入外部機構的財富管理生態圈。相對于客戶端、渠道端的比較優勢,銀行業在產品端、資產端力量相對薄弱,通過建立融入外部機構的財富管理生態,有助于進一步強化客戶端粘性。在加強未來銀行渠道戰略的能力建設方面,陳錦光建議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強化財富管理隊伍的建設。以優良的公司文化、靈活高效的激勵約束機制、科學成熟的投顧團隊培養體系,提升財富管理專業化能力,同時通過加強前中后臺的協同與制衡,提升財富管理整體效能。二是堅守合規風控底線。將合規風控置于財富管理業務根本位置,以實現客戶價值為“己任”,不斷提升風險管控能力,行穩致遠,從而獲得長足發展。三是堅定不移推進數字化轉型。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科技力量,為客戶提供遠程服務、精準營銷、智能投顧、產品定制、智能風控等智能化服務。
興業銀行早在2015年就提出了財富轉型戰略,在業內較早形成了涵蓋信托、基金、理財等在內的大財富布局,今年以來更是進一步提出樹牢擦亮“財富銀行”名片,服務共同富裕、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立志打造全市場一流的財富管理銀行。目前該行零售客戶綜合金融資產突破2.5萬億元,理財規模突破1.7萬億元,穩居市場第一梯隊,“普益標準”綜合理財能力已連續16個季度排名全國銀行第一,近兩年為380萬財富客戶實現資產增值超1200億元。
在當天舉行的“第二屆銀行業理財金牛獎頒獎典禮”上,作為興業銀行“財富銀行”旗艦的重要組成機構——興銀理財有限公司憑借良好的市場口碑、優異的業績表現、卓越的風控能力一舉榮獲“銀行理財公司金牛創新獎”以及兩項“銀行理財產品類”獎項——“興睿優選進取混合類凈值型理財產品”及“興銀理財財智人生ESG1號凈值型理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