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協發布2023年“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
中證網訊(記者 張佳琳)據中國銀行業協會微信公眾號“中國銀協”8月2日消息,中銀協推出2023年度“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根據榜單統計數據,100強銀行2022年末核心一級資本合計19.89萬億元,同比增長8.53%,占中國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的94.83%;總資產合計287.53萬億元,同比增長11.22%,占中國商業銀行總資產的89.91%;2022年實現凈利潤合計2.27萬億元,同比增長7.34%,占中國商業銀行凈利潤的98.62%。
據悉,2023年榜單以2022年銀行年報數據為基礎,覆蓋所有類型商業銀行。特別是首次將外資法人銀行納入排名,以更加完整地反映銀行業市場結構。從機構類型來看,100強銀行包括6家大型商業銀行、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58家城市商業銀行、15家農村商業銀行、2家民營銀行和7家外資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占比分別為58.10%、23.17%、13.79%、3.67%、0.27%和1.00%。按照銀行總部所在地看,廣東、北京、上海和浙江四地上榜銀行最多,分別有14、11、11和10家銀行,合占100強上榜數量的46.0%,占上榜銀行資產的84.63%。此外,100強中有45家為上市銀行,資產占比89.91%。首次上榜銀行除7家外資銀行外,還有山西銀行、日照銀行和網商銀行等3家銀行。
榜單顯示,100強銀行2022年的資產、資本和盈利穩健增長,成本收入比平均值為35.12%,同比上升1.10個百分點;不良貸款率平均值為1.47%,同比上升0.02個百分點。
由于首次將外資銀行納入排名以及各銀行資本持續增長,2023年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的上榜門檻從上年的152.19億元提升到174.96億元,升幅高于往年。2022年,蘭州銀行實現IPO上市,郵儲銀行、華夏銀行、中原銀行、無錫銀行等通過定增方式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一些銀行還通過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資本工具補充其他資本。整體上,2022年末中國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0.74%,較上年末下降0.04個百分點。
2022年,實體經濟增長放緩和金融市場波動給銀行經營帶來壓力,在一攬子穩增長和逆周期政策的推動下,銀行業總體保持平穩運行。在2023年100強榜上,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民營銀行、外資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分別同比增長8.65%、9.64%、6.26%、29.40%和6.37%,總資產分別增長7.09%、13.12%、9.22%、5.83%和1.84%,凈利潤分別增長8.41%、13.97%、7.42%、38.98%和21.58%。
在股份制銀行中,招商銀行表現亮眼,核心一級資本凈額7993.52億元,居于100強第6位。在全球相比,居于匯豐控股之后,排在全球第11位;在城商行中,北京銀行拔得頭籌,核心一級資本凈額2243.27億元,居于100強第15位;在農商行中,重慶農村商業銀行處于領先,核心一級資本凈額1079.51億元,居于100強第22位。總體看,中小銀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特別是深耕于京津冀、長三角、成渝等經濟發達區域的商業銀行,經營發展勢頭良好。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00強銀行中,兩家民營銀行上榜:深圳前海微眾銀行和浙江網商銀行,分別排名第49位和100位。兩家銀行分別依托于騰訊和阿里的網絡背景和金融科技實力,在民營銀行中居于領先地位。外資銀行在中國發展良好,今年首次納入排名,即有7家上榜。其中,匯豐銀行(中國)處于領頭羊地位,核心一級資本凈額580.67億元,排名第34位。7家外資銀行總資產增長1.84%,凈利潤增長21.58%,展現較強盈利能力。
中銀協指出,2023年全球經濟形勢依然復雜,我國國民經濟恢復向好,銀行業總體上處于更為有利的發展環境,要以強化資本管理為基礎,優化資產負債管理,完善內控治理機制,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