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銀理財總裁高向陽:守正創新 鍛造銀行理財核心競爭力
中證網訊(記者 張佳琳)12月24日,由中國證券報主辦的“適應低利率環境 謀篇高質量發展——2024銀行業財富管理論壇”在北京舉行。會上,工銀理財總裁高向陽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2025年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同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在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支持下,強大的國內市場潛力將加速釋放,為經濟持續向好提供有力支撐。這為包括理財公司在內的資管機構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指引。
高向陽表示,資管新規實施以來,銀行理財呈現出回歸本源、結構優化、提質增效的良好發展態勢。截至目前,銀行理財存續規模已超過30萬億元。行業專業化經營特征更加突出、特色化市場定位更加明確,初步打造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但在當前“低利率”的市場大環境下,銀行理財行業資產收益與負債成本間的匹配難度越來越大,滿足客戶低波穩健投資需求的難度也較大。對此,高向陽認為理財公司應該做到“三個堅持”,通過投研能力、客戶服務能力和金融科技能力的提升,在守正創新中持續鍛造核心競爭力,在轉型發展中更好地滿足投資者財富保值增值需求。
一是堅持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雙輪驅動,進一步強化價值創造能力建設。高向陽認為,傳統來看,資產管理更偏重“產品”,財富管理更偏重“服務”,實際上兩者具有共同使命,存在許多共同點。提升理財公司的價值創造能力,需要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完善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的協同融合,真正實現客戶聯動、策略聯動、投資聯動、風險聯動、管理聯動,使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成為理財業務高質量發展的雙支柱、雙引擎。這要求理財公司加快從“單一產品提供方”向“綜合服務提供方”的戰略轉型,通過理財業務與財富管理的深度融合,發揮“1+1>2”的協同效應,系統性地提升綜合化金融服務能力。
“對內,理財公司以服務客戶為導向,按照‘產品+場景+功能’的思路開拓營銷渠道,構建技術和業務全面融合新生態;對外,充分吸收借鑒各類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機構的先進經驗,構建客戶、機構、渠道等各相關主體互相促進、共同繁榮的資產管理生態圈,切實發揮理財公司的價值創造能力。”高向陽說。
二是堅持推動形成數字化動能,進一步強化金融科技能力建設。高向陽認為,銀行理財公司要積極將數字化理念嵌入到業務的全流程,著力建設數字化理財新生態。在產品管理上,借助數字化創新,可以構建產品全生命周期現代化管理新模式,提升產品設計和管理效率;在風控上,借助大數據及智能化技術,可以構建風險計量模型和預警模型,實現完整、精準、可穿透的系統風控能力;在客戶服務上,借助互聯網技術,可以對客戶進行精準畫像和需求分析,降低客戶服務門檻和成本,提升獲客、活客、粘客能力,實現智能營銷。
三是堅持推動產品結構多樣化轉型,進一步強化多元化投資能力建設。高向陽認為,目前理財行業的產品結構不夠均衡,必須積極推動產品布局優化和投資模式創新,體現在調整期限結構、提升中長期限產品占比,調整風險等級結構、提升含權產品占比,調整負債來源結構、積極拓展行外渠道,優化投資策略結構、提升收益彈性。在做好產品的基礎上,逐步加大中長期限封閉式產品、定開產品的布局力度,尤其是要圍繞“固收+”探索新策略,研發與權益投資、創業投資等長期投資相適應的理財產品,持續打造多市場、多策略、多資產的投研能力。大力提升中長期限、含權產品的投資收益,真正滿足理財客戶多類型、多層次的財富管理需求。